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铁面无私包青天 包拯(zhěng)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枢密使是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副使是副职). 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一顿板子.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京城里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这些人更是无法无天.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为按照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宜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宜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 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权势的大人物. 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吵起来.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 当时,还有一个大官僚,叫王逵.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时候,非常残暴凶狠,拼命剥削和压迫人民,逼得人民逃亡山中,联合起来进行反抗.后来,他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还是继续残害百姓. 包拯访问到这些情况,气愤极了,立刻上了两道奏疏,弹劾说:王逵残害百姓,逼得他们逃入山洞,造成大害,至今未息.朝廷决不能任用这样的坏人,危害国家. 这两道奏疏上去了,朝廷并没有罢王逵的官,又调他做了淮南转运使.包拯坚决反对朝廷这种做法,又上第三道奏疏,进行弹劾. 过了一些时候,包拯又了解到王逵的另一项重大罪行.原来,王逵担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的时候,疑心地方官卞咸告发他的罪行,就打击报复,暗中指使人诬告卞咸,一下子关押了五六百人,制造了一个大冤案. 包拯又接连上了四道奏疏弹劾王逵. 他义正辞严地责问朝廷说:难道朝廷竟忍心让一个地区的百姓,听任王逵去残害吗? 在包拯的七次弹劾下,最后,宋仁宗不得不免去了王逵的官职. 因为包拯铁面无私,任何皇亲国戚、权贵大臣,都没有办法在包拯那里走门路,通关节,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人们已经把他和传说中阴间的阎罗相提并论了. 包拯自己处处奉公守法.他曾在端州府(今广东肇庆)做过官.那里出产一种石砚,名叫端砚.端砚石质坚实细润,雕刻精美,是名贵的工艺品.以前端州的地方官,借着向皇帝进贡的名义,乘机搜括端砚,奉承权贵大臣.他们搜括去的端砚,要比进贡的数量多几十倍. 包拯到了端州,只收缴向皇帝进贡的数量,自己一块不拿.端州人民看到包拯这样清廉自守,敬佩极了. 包拯做了大官,但家里的生活仍旧非常俭朴,跟平常百姓一样.他平生最痛恨贪官污吏,在一篇《家训》里说:后代子孙做官贪污的,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包家的祖坟中. 包拯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拯的清廉刚直,长期以

文档评论(0)

138****8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62041115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