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549-2017 绵羊痘防控技术规范.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65.020.30 B 41 备案号:54963-2017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549—2017 绵羊痘防控技术规范 2017 - 03 - 17 发布 2017 - 06 - 17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3/T 1549—2017 前 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傅义娟、杨毅青、张志平、王云平、林元清、炊文婷、张沛、李双、吕建军、 师德成、曾占壕、李国平、李永霞、张秀娟。 I DB63/T 1549—2017 绵羊痘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绵羊痘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绵羊痘的预防和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NY/T 576 绵羊痘和山羊痘诊断技术 DB63/T 1184 羊产地检疫技术规范 DB63/T 1269 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保存及运送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疫情报告 按照政府规定,兽医和有关人员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所作的关于疫病发生、流行情况的报告。 3.2 流行病学调查 对疫病或其他群发性疾病的发生、分布、发展过程、原因及自然和社会条件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的 系统调查,以查明疫病发展趋向和规律,评估防治效果。 3.3 疫点 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圈、舍、场、村),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疫源地。 3.4 疫区 疫病爆发或流行所波及的区域。 1 DB63/T 1549—2017 3.5 受威胁区 与疫区相邻并存在该疫区疫病传入风险的地区。 4 诊断 4.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感染。饲养人员以及被污染的用具、皮毛产 品、饲料、垫草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绵羊均可感染。 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有助于本病的发生。 4.2 临床特征 病羊体温升高至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痘疹多发生于 皮肤少毛部分,如唇、鼻、颊、四肢和尾内侧、乳房等。开始为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 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的隆起结节。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疱,如果无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