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闽南方言词汇中的女性文化透析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综合,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①从语言的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可以窥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观念等,而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在词汇上表现得最明显、突出、集中、浓烈。在中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男女的差别不仅表现在生理上,还更深层地表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等方面,因此形成了整个社会对男女不同的要求、评价、态度等,而这些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词汇中也不可避免地体现了出来。闽南语素有“古汉语的活化石”之称,且使用范围广泛。闽南方言中有关女性的词、谚语、俗语等也反映了闽南文化对女性的态度、要求及评价。
闽南语使用的范围很广,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和东南亚一些地区都在使用。“闽南方言分布如此之广,究其‘正宗’,应是福建的泉州、漳州和厦门地区,而泉州方言则是早期闽南方言的代表。”②因此这里重点考察在厦门、泉州、漳州地区使用的闽南方言。闽南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既表现出了和中华文化相同的一面,如要求女性遵从“三纲五常”等,又受特定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闽南方言中的有关女性的词汇也在发展变化。
一、闽南方言词汇体现的女性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共性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这一母体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闽南地区对女性言行等的评价、要求,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整个中华文化的影响。千百年来,由于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影响,和男性相比,女性的地位低下,人们对她们的要求,也显得繁多和苛刻。品行上要求应端庄不轻浮、贤惠守贞操、孝敬公婆,能力上要求能操持家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和家人,外貌上要求娴熟美丽等。这些在闽南女性文化中同样存在,在闽南方言词汇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一)从闽南方言词汇看人们对女性言行的评价及态度
闽南语中,我们可以从对描写女性某一类型或行为的词汇等来窥视对女性这一言行举止的态度及评价,具体表现为这样的词汇带有强烈的褒贬、雅俗色彩等。
1.褒贬色彩
贬义色彩主要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闽南方言中有关女性的词语贬义色彩强烈,且数量较多,如:“野猫”(比喻水性杨花的女人)、“查某公”(言行男性化的女性)、“查某孙”(〈漳〉③专指妓女④)、“查某间”(旧指女性卖淫的地方。又叫婊仔间)、“破格”(说话行为不得体,〈厦泉〉多指妇女而言,〈漳〉不一定指妇女)、“野赤”(〈厦漳〉 凶悍;蛮不讲理。多用于女性)、“赤”(凶悍,撒泼,不讲理,多指女性)、“花”(旧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虎母”(母老虎;比喻悍妇,又可称为虎伯母)、“虎姑婆”(闽南地区童谣童话中的反面人物。它由一头凶猛的母老虎扮成伪善的老太婆。嘴甜心毒,到处害人,特别爱诱骗和吞噬儿童。常以此来比喻口蜜腹剑、心狠手辣的女人;〈漳〉也指嘴边有大痣的女人)、“鸡”(妓女,暗语)、“鸡母”(〈漳〉鸨母)、“飘撇”(〈泉〉指女性不守规矩,随心所欲)、“姣”(指女子举止轻佻、风骚,作风下流)、“侥幸”(心地不好,行事不义,有负于人,常指女人薄情变心)、“三八(气)”(讥称女性有些傻气,言谈举止有悖常理;比喻不正经)、“创治”(调戏,多指对女性,有时指强奸)、“片仔”(〈泉〉指妓女)、“马母”(〈漳〉比喻泼辣的妇人)、“老查某”(年老的妇女,含厌恶义)、“轻薄娘”(〈泉〉多指娇滴滴的女性)。
这里贬义色彩的词语,大体可分为三类: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事物,如:查某孙、查某间、花、鸡、鸡母、片仔等;指刁蛮、凶悍的悍妇形象,如:野赤、赤、虎母、虎姑婆、马母等;贬低女性其他方面言行的词语,如:野猫、查某公、破格、飘撇、姣、侥幸、、三八(气)等。
通过这些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可以看到: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女性标准形象就是柔弱,女性的社会角色就应该是贤妻良母。而当女性的行为与这一标准偏离时,就会遭到社会的谴责,这种谴责最明显的就体现在指称她们行为的词汇上。封建社会主张女人应从一而终,保持贞洁,妓女显然和这一标准相背离,因此就用“鸡”、“鸡母”一类的词语来指称。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处于附属地位,她们不能表现得非常强势,因此,悍妇以及特别能干的女人也是会遭到谴责的,体现在词语中如“虎母”、“马母”、“野赤”等词。另外,在社会中,对女性的言行也有要求,应该庄重、端庄,一旦不符合这些标准,也会用一些贬义的词语来表示。
带有褒义色彩的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赞许、褒扬的感情,如:“水”(美丽,好看,漂亮。“水”还可说为“水妮妮”、“水当当”)、“”(〈泉〉漂亮,美丽)、“妍”(〈厦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