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元氏方言儿化的特点及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河北元氏方言儿化的特点及比较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元氏方言儿化的特点是,舌尖后边音“儿[.L]”缀与前字合音,使前字的舌尖后音、边音(开合)声母变音为[n、kzL、x-L]和[L],变音可以自成儿化音节(声化韵)。元氏型儿化现象在冀南十余县市都有分布’[奄、奄‘、§]和[1]还可以变音为[t、缸‘、蠡]等舌根化程度不同的声母和[吨]声母。[kl、kzL、丑]、[收、缸‘、蠡]两类变音都属于“舌根一卷舌”双部位复杂辅音,各组复杂辅音中舌根音与卷舌音的强弱差异呈现出双向相逆的连续渐变关系,这种渐变关系又与[乙、l]声母的儿化音形[吨、L]的分合及合流方向大体平行。这些特点以及声化韵与[-L]尾韵生成条件的关联、声化韵的稳定程度与开合口条件的关联,对进一步探讨此类复杂辅音、声化韵的音变动因及过程都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元氏方言;儿化变声;复杂辅音;声化韵;类型比较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XX)04-0019-10 DOI: 10.39 69/j.issn. 1005-6378.20XX.04.004 元氏县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晋语相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方言归晋语张呼片。元氏方言儿化的特点是,舌尖后边音声化韵“儿[.口”缀与前字合音,使前字的舌尖后音、边音声母发生了复杂变化,派生出[k-L、p L、x、Ll4个儿化声母,[k-L、pL、x、口、[k-L”、pL”、x”、L”l8个声化韵音节,[k-L、kzL、xl]及其合口呼变体具有复杂辅音的性质。元氏方言类型的儿化变音也存在于河北南部多地方言中,但各有殊异,鲜有报道。本文着重考察和描写三方面内容:(l)元氏方言儿化变音的系统特征及规律;(2)河北方言元氏型儿化变音的地理分布、共性及差异;(3)[盈、kL、xl、[tgk、tgk‘、sx]两类复杂辅音的语音属性及比较①。 一、元氏方言的声韵调 元氏方言儿化的变声、变韵规则要受儿缀音形和所附前字声母、韵母组类条件的制约。本节简略说明元氏方言的声韵调以及与儿化有关的声韵组类。元氏縣各地方言的音系、儿缀音形及儿化变音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描写以县府驻地槐阳镇方言为代表。 (一)声母 l.元氏方言有24个声母(包括零声母),1个声化韵: p布拜部被 p‘怕片爬皮 m梅马门木 f夫费冯乏 v微晚围挖 t到帝道队 t‘太推同谈 n难年怒女 l蓝连路吕 ts宗造精节 ts‘村从秋齐 s孙随修想 喀知阵装蒸 喀‘抽潮床昌 争刷顺书受 乙认然绕日 L儿耳尔二 切家举姜紧 劫‘权欠旗桥 够虚孝香现 k贵瓜共柜 k‘开苦葵狂 η鹅案袄俺 x灰红湖化 O啊运牙远 2.声母有尖团之分。[喀、tg‘、争]来源于中古知庄章三组的合流。[乙]的实际音值为半元音[无]。“儿耳二”等中古日母止摄开口三等字读舌尖后/卷舌边音声化韵[L],与[无、l]同属流音/近音大类。[L]是白读,新派文读为[ar],本文取白读音。 (二)韵母 1.元氏方言有35个韵母(不包括声化韵),没有人声韵,如表1所示。表中从韵头(四呼)、韵腹、韵尾角度划分的韵母组类都与儿化音变规则有关①。 2.从韵尾方面,韵母可分为无尾/开尾韵、有尾韵、弱尾/无尾韵三大类,其中有尾韵从不同角度又可分为元音尾韵/鼻音尾韵(一i—u/一n一η)、前尾韵/后尾韵(一i—n/一u一η)两组各两个小类。弱尾韵鼻尾弱化,但尚有鼻尾动程趋向和鼻通音成分。其中[ac“]类韵母鼻尾弱化程度更甚,也可以描写为[ae]类鼻化元音韵母。弱尾/无尾韵的儿化表现与韵腹[一高]的无尾韵相近。 3.韵腹(主元音)按舌位高低可分为高、中、低三级(,l li u y/aεo/ae)。从韵腹方面,无尾韵可区别为[+高]、[-高]两小类;有尾韵、弱尾韵可分别为[-低]、[+低]两小类。下文韵母组类也用韵腹、韵尾特征配列表示,例如:[+高]一无尾韵,连接符“一”前为韵腹、后为韵尾。 (三)声调 1.元氏方言有平上去人4个单字调: 平 [42] 高初天飞唐人局舌 上 [55] 古展草粉五女染老 去 [31] 近社盖唱共岸月麦 人 [24] 竹织德发食读热沫 2.连调中,平声[42]在去声前变调为[55],在平声后变[31];上声[55]在上声前变[53];去声[31]在平声、去声前变[24]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