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 学 生 实 习 日 记 三 篇
篇一
实习医生,懵懂着行进在医学路上,经历着门诊室里每一次纠结的初诊,品尝着深夜里每一次
忙乱的急诊,某个病人可能不经意间触动难言的心情,某个医嘱可能凝聚着全身心的投入。
孙清磊在他的日记中描写过一位吵着换心电监护仪的病人。管床医生和其他医生都觉得这位病
人无理取闹,换一台心电监护仪还不是一样的结果,但是主任医生还是为病人换了,并说道:“他
缺的不是一台心电监护仪,而是我们的关心。”对病人而言,贴心的关爱,也许就是对抗疾病的特
效药。
“有时候值夜班的时候,病人会向你提出各种不舒服,但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医生的一些安慰。
有时候言语能起的作用,比开药还要有效。”一年的实习医生经验让孙清磊总结出:医生和病人之
间的关系其实是有趣的化学作用。在世界上遇到好人和坏人的几率是一样的,绝大多数的人是介于
两者之间的。确实,医生对病人的关爱不仅仅是放热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多一点关爱,多一点耐
心,相互间就能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共同对抗病魔的力量。
实习路上,从不缺少关爱。这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着浓浓的温暖,宽慰了医者马不停蹄的劳累。
它源于医者,也源于病人。
篇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有一栋宿舍、教室合一的小楼,医学生完成基础医学理论的
学习后要在这里进行临床学习,他们漫长的实习医生之旅从这里开始。 2013 年 1 月 5 日开始,孙清
磊便是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实习生活,临床学习令他好奇、兴奋,也有疲惫和感动,于是他将实习中
所见所想写成 100 篇日志,他把每个人的故事,每种当下的情绪留存在日记里。
孙清磊坦言,学医确实很苦,看着高中的校友过着多彩的大学生活,而自己仿佛又做了五年的
高三学生。“他们在朋友圈里晒着各种肆意的放纵,而此刻的我只能按掉手机,打开厚如板砖的解
剖书,反复背着那 206 块骨头、 639 块肌肉。别人放假了,我还通宵守在教室的书桌上,赫然看到
学哥学姐留下的一行诗:”人生不过百,学医少十年‘。但是,想到当初对于医学的那份拳拳赤子
心,我的战斗力必须提高 N 倍。想着进入临床,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的白大褂。没有知识储备,拿什
么治病救人?“三年半的学习,每每想松口气时,孙清磊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学医的道路艰辛而又漫长,是什么让医学生顶着压力激流勇进?无外乎是一个信念。然而,当
心心念念的实习终于迎来,却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没有光鲜洁净的白大褂,必须忍受被各种血
渍、尿渍和体液污染,更没有电视上那些宽敞洁净的办公环境。孙清磊笑称,现实的医院里每个角
落都闹哄哄挤满了人。这一切让刚接触临床的实习医生在理想面前没了勇气。
孙清磊在他的实习医生日记中写道,“医生都是‘胆小鬼,看似戏谑的几个字,却含着辛酸和
无奈。医 * 件不断,触目惊心的画面,伤害着医者济世救人的情怀;怀疑的目光、排斥的态度,质
疑的声音,断裂的信任之环,挤压着医者救死扶伤的空间。
“现在的病 * 多将看病视为医生为他们提供的一次服务,但也不乏一些病人仍对医生心怀感恩
和崇敬。”有时忙碌一天看了三四十个病人,突然听到患者道声“谢谢”,孙清磊的心田便如逢甘
霖。也许那天他还碰到了一个难缠的病人,或者还被师兄埋怨,抑或是为抄病史累得半死,但只要
有那一点点的信任,便能驱散所有乌云。
孙清磊给我们讲了一个令他动容的故事:去年 8 月他在仁济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遇到一位老
奶奶,在孙清磊值班的那天晚上,老奶奶频繁地感到心脏不舒服,却没法说清哪种不舒服,用医生
的眼光来看,其实没有太大问题,还没到用药的地步。为了宽慰老人家,孙清磊陪伴在老奶奶床边,
用聊天的方式转移老人家的注意力,从疾病本身的治疗预防,聊到奶奶的孙子—老人家觉得孙清磊
特别像自己在悉尼医学院学习的孙子。“在重症监护室里是与家人隔绝的,一天只有两次探视的机
会,其他的时间对于年纪大的患者来说肯定会很难度过。”一心想着为老人家排解寂寞,当晚孙清
磊没有睡觉,一直陪着聊天,心情得到舒缓的老人病情也稳定下来,转到了普通病房。
当孙清磊轮班到心内科普通病房时,再次遇到这位老奶奶,由于之前很好地沟通,大家就像朋
友一般,每次查房孙清磊也总会和老奶奶多聊上几句,没过多久老人家渐渐康复,她的子女赶回国
内后,老人家坚持送了锦旗和表扬信给孙清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