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我来了,我看见了,我知道了.docVIP

流沙河:我来了,我看见了,我知道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流沙河:我来了,我看见了,我知道了 figure figcaption 余勋坦的笔名“流沙河”,取自《尚书·禹贡》“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 /figcaption /figure 春分已过,成都暖和起来。学者流沙河换上轻便的春装,显得清爽而有精神。他个高又干瘦,按照他的说法,“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风里”。流沙河说一口道地的四川话,虽已八十有二,但仍然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 上个世纪80年代,流沙河刚摘下右派帽子,所写诗歌《理想》与《就是那只蟋蟀》引得文坛轰动;又编《台湾诗人十二家》,首次将台湾诗歌引介至大陆。80年代末之后,流沙河封笔,不再写诗,改而研究训诂学,近年出版有《流沙河认字》、《文字侦探》等书。 他兴致勃勃地谈起正在撰写的文字学书籍,却不愿多谈昔日曾挚爱的诗歌。他也不愿再提自己曾是诗人。在旁人撰写称谓时,他强调自己是学者。 现在,他按退休学者的方式生活。每晨7时,流沙河准时起床,先烧一壶开水,把茶泡好;再拿出小锅,放在炉子上煮玉米粉,他以川音笑道:“我把它煮成糊糊当早餐嘛!”吃完早饭,他与老伴出门——流沙河提着袋子,老伴拿着钱包,两人到菜市场买新鲜蔬菜。做完这些,他就坐在书桌前,沉浸在古文和旧字之中,开始一天看报读书撰写文章的生活。 虽不再与诗为伴,但流沙河的一生与它的纠缠是分不开的。曾有两首诗改变了他的命运,其中一首是《理想》:“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当《壹读iRead》记者问及他现在的理想时,流沙河放声大笑,说:“我是个老头子了。” 窗外春意渐浓,流沙河推开窗户,市声如潮涌入房内。他不嫌吵,说:“我做了那么多年体力劳动,完全可以适应各种吵声。”而将他推入繁重体力劳动的,正是他所写的诗歌《草木篇》。因为这组诗,他被打成右派。提及这组诗,流沙河沉默片刻,说:“那个就不要再谈了嘛。” 他顿了顿,重复道:“你要记得,我已经82岁了,82岁了。” 写诗改变命运 流沙河曾说:“我不晓得,这样严重,如果晓得,《草木篇》我就不要发出来。”但人生没有如果,时光倒退至1956年,25岁的流沙河在回成都的火车上奋笔疾书,写成组诗《草木篇》。 当时流沙河正在《川西农民报》做编辑,同时任四川省文联创作员。他大学未毕业便投身革命事业,多次写诗歌颂党和毛主席。与当时革命热情高涨的年轻人一样,流沙河坚信马克思主义,相信中国共产主义前途光明。他自认工作很有意义,卖力认真,觉得愉快。 1956年,毛主席提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后中共八大召开,宣布阶级斗争运动结束。流沙河欢欣鼓舞,觉得中国终于好了,不再走阶级斗争路线,前景无比光明。在这种热烈情绪支配下,流沙河想:“革命者不能够光是一个螺丝钉,光是听话。正确的东西革命者还要坚持。毛主席就那样说的嘛,你不要怕一切嘛,是真理就要坚持下去嘛。”于是在晃荡的绿皮火车里,《草木篇》写成了。 blockquote 曾有两首诗改变了他的命运,其中一首是《理想》。当记者问及他现在的理想时,流沙河放声大笑,说:“我是个老头子了。” /blockquote 流沙河不仅写诗,还主动提出创办《星星》诗刊。1957年1月1日,《星星》出版创刊号,并刊出《草木篇》。也就在这一年,反右运动开始了。 在反右前夕,对流沙河的批判已经开始了。当时川报发文指责《星星》诗刊的诗歌有“思想问题”,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的领导说:“《草木篇》就是‘野百合花’嘛。”意指这组诗是“大毒草”。但毛主席并未同意这种批判,在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讲王蒙是思想问题,王蒙的小说叫《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小资产阶级思想,《草木篇》是“政治思想问题”。但毛泽东同时强调批判太粗暴,没有好生给人家讲道理。 流沙河回忆道:“毛主席说,我们今后要团结五百万知识分子——包括那个写《草木篇》的人。最后说,我们要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把广大知识分子,包括那个写《草木篇》的,都要团结起来。”当时全国气氛热烈,报纸上都在给党提意见。诗人艾青也在此时写了《养花的人》,后被批判成“艾青的草木篇”。 反右还没开始,流沙河就被震慑了,不敢开腔。反右之后,他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和共青团团籍,留在机关监督劳动改造。接下来几年内,流沙河成了植棉行家、油菜内行、养猪能手、扫厕所全能王。虽被打成右派,流沙河仍然怀着共青团员的想法:只要不再惹祸,老实听话,拼命劳动,终究必将感动上天,摘掉右派帽子。他觉得自己所遭奇灾大祸即将过去,从此走向灿烂阳光。 1958年5月6日下午3时,流沙河戴上右派帽子;1978年5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