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氰 化 氢 爆 炸 燃 烧 事 故 处 置 方 案
一、基本性质
1、标识
中文名:氰化氢 英文名: hydrogen cyanide 分子式: HCN
分子量: 27.03 CAS 号(美国检索服务号): 74-90-8
UN 编号(联合国制订编号): 1051 危险货物编号: 61003
IMDG规则页码 (国际海事组织编制信息页码) :6092-2 ,6093 页,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气体或液体,有苦杏仁味。
主要用途:用于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及农药杀虫剂的制造。
熔点: - 13.2 ℃ 相对密度(水 =1):0.69 (比水轻)
沸点: 25.7 ℃ 相对密度(空气 =1):0.93 (比空气轻)
饱和蒸汽压( kPa):53.32(9.8 ℃)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 临界压力( Mpa):4.95
临界温度(℃): 183.5 引燃温度 538℃
3、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 6.1 类,毒害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3,7 包装类别:Ⅰ
储运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为水溶液,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 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
类、酸类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
先发用。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漏现象。搬运时轻装轻卸,
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
密区停留。
二、危害特点
1、燃烧性
易燃。爆炸界限 5.6~40%。闪点- 18℃。自燃点 538℃。蒸气密度
0.932 。
2、爆炸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
炸。
3、人体危害性
(1) 本品极毒。吸入少量就会失去知觉以至死亡。
(2) 高浓度能经皮肤吸收,一部分中毒者呼吸紧迫、痉挛、麻痹、
昏迷、甚至死亡。
(3)低浓度时能造成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人平均致死
量为 55mg。
三、战术要点
1 、遵循“救人第一,预先准备,冷却排险,慎重灭火”战术原
则;
2 、合理估算兵力、装备、灭火剂,正确部署参战力量;
3 、确保重点,积极防御,防止引发二次爆炸;
4 、严格控制进入现场人员,组织抢险小组,加强行动掩护,确保
人员安全;
5 、充分利用固定设施和采取工艺处置措施;
6 、在上风安全区域建立指挥部,及时形成通讯网络,保障调度指
挥;
7 、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攻防行动;
8、全面核查、彻底清理、消除隐患、安全撤离。
四、程序与方法
1、防护
(1) 进入燃烧区的抢险人员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
(2) 进入火场区的人员二级防护;
(3) 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防护标准
级别
形式
防火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避火服(含防火靴、手套)
橡胶防毒衣、手套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二级
全身
隔热服
橡胶防毒衣、手套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三级
呼吸
战斗服
橡胶防毒衣、手套
过滤式防毒面具
2、询情
(1) 被困人员;
(2) 燃烧物质、时间、部位、形式、火势范围;
(3) 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火源等情况;
(4) 单位消防组织、水源、设施;
(5) 工艺处置措施。
3、侦察
(1) 搜寻被困人员;
(2) 确定燃烧物质、范围、蔓延方向、火势阶段、对邻近罐的威胁
程度;
(3) 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4) 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
(5) 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6) 确定火场主攻方向及攻防路线、阵地;
(7) 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 根据询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