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病原性球菌 08 第八章 常见病原性球菌.pptx

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病原性球菌 08 第八章 常见病原性球菌.pptx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检验基本程序 ;从以下方面来学习: ;化脓性球菌概述 pyogenic coccus ;致病性球菌 ;学习目标 ;葡萄球菌属;;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五)分类;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二)所致疾病;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二、临床意义;三、微生物检验 ;三、微生物检验;(二)检验程序;(三)检查方法 ;(三)检验方法;2、分离培养 ;(三)检验方法;3.1 鉴定过程;3.2 鉴别要点 ;3.2 鉴别要点 ;防治原则 ; 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 ;;第二节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2、根据抗原分类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 1、致病物质: ; 1、致病物质: ; 1、致病物质: ; 1、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二)所致疾病 ;第二节 链球菌属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三、微生物学检查;(二)检验程序;(三)检查方法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 鉴定试验 ;第二节 链球菌属 ;; 2)非β-溶血链球菌的鉴别 : ;血清学检查 ; 链球菌感染主要经飞沬传播,积极治疗带菌者和病人可减少传染源。 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应早期、彻底治疗,以防止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 对A群链球菌感染者的治疗,首选青霉素G。 ; 案例分析 ; 肺炎链球菌 (S.pneumoniae) ;一、生物学性状 ; 肺炎链球菌 (S.pneumoniae) ; ; 肺炎链球菌 ; 可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多数菌株分解菊糖。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加入胆汁或10%去氧胆酸钠,37℃,5-10min,激活本菌的自溶酶,出现溶菌现象。;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 Optochin敏感试验阳性:单个菌落涂于血平板上,用optochin纸片贴于接种区中央,35℃需氧培养过夜,抑菌圈 14mm。; 荚膜多糖抗原:多糖抗原,型特异性,共85型,Ⅰ~Ⅲ型引起大叶性肺炎。 菌体种属特异性抗原:多糖抗原,存在于细胞壁,称C多糖。在钙离子存在时,C多糖可与正常人血清中称为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β球蛋白结合,发生沉淀。; 较弱,加热56℃ ,20min即死亡。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干燥抵抗 力较强。; ; ; ; ; ; ; ; ;;第三节 肠球菌属;第三节 肠球菌属;第三节 肠球菌属;第三节 肠球菌属;第三节 肠球菌属;第三节 肠球菌属;(二)临床意义;第三节 肠球菌属;(二)检验程序;第三节 肠球菌属;3、鉴定试验;;第四节 奈瑟菌属(neisseria) ;第四节 奈瑟菌属 ;一、脑膜炎球菌 ;一、脑膜炎球菌 ; ; 营养要求高,必须在含有血清或多种氨基酸、无机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初次培养需供 5-10% CO2,专性需氧 血平板:半透明,灰褐色,圆形,湿润光滑,露滴样菌落。 易自溶。; 巧克力平板,蓝灰色,半透明,光滑湿润的菌落。 卵黄双抗(EPV)平板:为无色,光滑湿润的菌落。 血清肉汤:呈微混浊。;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区别淋球菌) 硝酸盐还原反应阴性,不分解尿素 氧化酶试验阳性;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可分13个血清群,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 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脂多糖抗原 核蛋白抗原; 对寒冷、热力,干燥等十分敏感。室温3h,60 ℃ 5min死亡。 采集标本:注意保温迅速送检。 对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均敏感。;一、脑膜炎球菌 ;1. 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 ;(二)临床意义 ; 1.标本采集 菌血症期病人采集血液 有出血点或瘀斑者,可取瘀斑渗出液 有脑膜刺激症状,抽取脑脊液 ;2、检验程序 ;3、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1 检验方法 ;3.2 与其他相似菌鉴别要点 ;防治原则 ; 患儿,4岁。因发热伴头疼、呕吐两天,服退烧及消炎药后,症状无改善,头痛加剧。诉颈部痛,烦躁。 入院时T 39℃,呕吐两次,呈喷射状,神志尚清。右眼结膜及全身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咽微红,颈硬。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WBC:22×109/L, N:96%,L:4%。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G染色镜检,发现白细胞内外均有G-双球菌。   初步诊断为流脑。 问题:该病诊断依据?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