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与家乡的食物.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曾祺与家乡的食物   生平创作的大量作品中,以“吃”为题材的占了较大比重。汪曾祺谈吃,不同于周作人的书卷气,的妇道相,的餮貌;汪曾祺谈吃,似乎是在闲聊,不经意间却流露出淡雅而博学的文化气息,令人百读不厌。汪先生谈吃论食的著名作品有《金冬心》、《黄油烙饼》,《故乡的食物》、《五味》,文论《吃食的文学》等。与梁实秋、周作人等前辈相似,汪曾祺对中华美食的了解、研究也十分广泛。其最为钟情的莫过于家乡的淮扬菜系。   汪曾祺曾说过:“小说重视民族文化,并从生活的深层追寻某种民族文化的‘根’,我以为是无可厚非的。小说要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不在民族文化里腌一腌、酱一酱,是不成的”。烹饪艺术与小说(也即整个文学)的创作一样,也应该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色彩。这种“浓郁的民族色彩”在其生花妙笔之下,更多地表现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地域文化。   尽管汪曾祺的散文谈美食海阔天空,什么山西人“能吃醋”、广东人“爱吃甜食”、北京人“学会吃苦瓜了”、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尽管小说《金冬心》只描写了一桌“清淡”的宴席,便如数家珍地亮出了金华的竹叶腿、宁波的瓦明、黑龙江的熏鹿脯、四川的叙府糟蛋、界首茶干拌荠菜等大江南北的诸多山珍海味、名菜小吃等。然而阔别多年,对故乡仍然魂牵梦绕的汪曾祺,其文学创作更钟情于描述典型的淮扬地方菜肴。“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汪曾祺最推崇高邮同乡,明代的`散文家王盘(字鸿渐,号西楼)的《野菜谱》,荠菜、枸杞头、娄蒿、马齿苋,将“故乡的野菜”一一叙来。《韭菜花》一篇,更直接从五代杨凝式的一幅法帖《韭花帖》说起。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东坡所称道之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有野趣而富雅韵,分明也为汪氏家乡人所珍爱。于是我们便可以不时地在作家的文稿中找到它的踪迹。“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蒿芥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而以蒿入菜,正合淮扬人的饮食口味,成为淮扬菜饮食传统之一。有《》第61回的文字为证:“大观园的姑娘们喜爱吃蒿杆子炒肉、炒鸡丝、炒面筋。”这些菜肴清香、脆嫩、爽口、开胃,还兼有保健奇功。写“枸杞头”,不“色香味俱全”地写,更是写出了“叫卖”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做元宝篮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以散文《故乡的食物》为代表的汪曾祺论食文学作品,几乎写尽了淮扬菜系中特有的地方风味:天上飞的(如野鸭子)、地面长的(如荠菜)、水里游的(如虎头鲨)等,写得多、写得妙,使人联想到齐白石老人画的白菜南瓜种种,散发出泥土的清香。真所谓“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   汪曾祺写“故乡的食物”,与之相关联的便常常是亲情的忆念。如他写“干丝”便有对父亲的追忆:“我父亲常带了一包五香花生米,搓去外皮,携青蒜一把,嘱堂倌切寸段,与千丝同拌,别有滋味。这大是他的发明。千丝喷香,茶泡两开正好,吃一箸千丝,喝半杯茶,很美!”写“鱼”,亲人名字重复述来,物理人情,深蕴沧桑感慨———“1938年,我在淮安吃过干炸鲜花鱼。活鱼,重三斤,加花刀,在大油锅中炸熟,外皮酥脆,鱼肉白嫩,花盐吃,极妙。和我一同吃的有小叔父汪兰生,表弟董受申。汪兰生、董受申都去世多年了。”   汪曾祺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儒家文人,和淮扬菜注重原汁原味,以清淡见长,同时又浓而不腻、淡而不薄,讲求“中和”之美一样,其文学创作(包括他描写故乡吃食的散文)始终追求淳朴而纯净的审美意趣。恰似初春新韭,秋末晚,滋味近似。

文档评论(0)

建筑工程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工程造价员持证人

本人从事建筑行业十年,各种行业资料都有,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19日上传了工程造价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