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国内三采的特点.docx

世界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国内三采的特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 摘要 :对世界三次采油技术的前期发展、 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分析了国外采油技 术的现状, 。结合中国油田具体油藏情况及原油性质, 分析了国内三次采油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及国内的技术特点,并总结国内三采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三次采油,化学驱,热力驱, CO2 混相/非混相驱,中国三次采油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油气需求自然水涨船高,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供 应供应却难填欲壑。依靠技术进步,增加新的储量发现,提高油田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 是石油确保原油稳定增长、 实现石油资源接替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 另外, 国内多数油田目 前处于高含水期开采阶段,综合采收率仅为 32%左右,意味着仍有六成以上的石油 “留守 ” 地下。而且, “多井低产 ”的问题难以回避。三次采油( EOR )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 学和生物等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田开发技术。 在过去的数十年内, 世界石油大国 都把如何提高原油才忧虑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目标。 依靠技术的发展, 分析近几年来原油产 量构成, 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得的产量已达到相当比重, 其中三次采油技术更是功不可没, 这 技术对减少充分挖掘中国石油自身潜力, 维持原油稳产、 增产, 对于减少我国对外原油依赖 程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战略需要。 世界三次采油发展历程 世界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经历了 3 次阶段的飞跃。 第一阶段:发生在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这是蒸汽吞吐项目的高速发展 时期。50年代后期,蒸汽在南美洲委内瑞拉首次用于重油开采,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打开了 重油这个资源宝库。60年代中期,美国蒸汽项目数和产量激增,实施中的蒸汽项目达到了 132个,其中蒸汽吞吐项目达 94个,蒸汽驱项目38个。 第二阶段:发生在 20世纪80年代,化学驱的发展达到高峰期。据 1971年调查,美国 EOF项目共有133个,其中蒸汽驱53个,火烧油层38个,化学驱19个,气驱23个。虽然 蒸汽项目仍是主要的,但其他项目的数量加起来已超过蒸汽驱项目数。 80年代,美国化学 驱项目数从1980年的42个剧增至1986年的206个,但到1988年却快速降到了 124个,此 后逐年下降,直到现在的2个。造成化学驱发展变缓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注剂比热采和注气的 成本高,且化学驱后对地下情况认识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尽管在此期间化学驱项目数量要 多于气驱,但产量却远低于气驱,如 1986年化学驱产量为16901桶/日,而气驱产量却高 达108216桶/日。 第三阶段: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混相注气驱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最早获得成 功利用的气驱技术是烃类混相驱, 加拿大运用该技术在许多油田获得成功。 随后,由于烃类 气体价格上涨和天然气藏的发现,以及| :混相驱技术适用范围大、 成本较低等优势, 混相驱逐渐发展起来。到 90年代,世界上已有上千个注气工程,其中美国最多,其注气采 油量约占EOR总产量的53.5%。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要求减少 | :排放以及各国随之 制定的不同优惠政策和排放税等措施,使得 ■:混相驱得以迅速发展,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利 用「:驱油后并将其埋存在油藏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且能消减温室效 应。 世界三次采油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 其中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 气驱包括| :混相/非混相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吞吐、热水 驱、蒸汽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驱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 四大三次采油技术中, 有的已形成工业化应用,有的正在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还有的还处于理论研究之中 。 化学驱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化学驱达到高峰以后的近 20多年内,化学驱在美国运用越来越少, 但在中国却得到了成功应用。 中国化学驱技术已代表世界先进水平, 其中,聚合物驱技术于 1996年形成工业化应用; 十五”期间大庆油田形成了以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剂的 碱+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技术,胜利油田形成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 目前,已开展 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天然气”泡沫复合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 化学驱油目前为止存在着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首先,从改善油水的流度比出发,除使原 油降粘外,相对应的办法是提高驱油剂的粘度, 降低其流度,应用此原理发展了聚合物溶液、 泡沫液等驱油方法。 其次,从改善驱油剂的洗涤能力,以及改变岩石的不利润湿性出发,发 展了活性水驱油方法,第三,就是介于前两种之间的化学驱油方法,称为碱性水驱,利用碱 性水与原油组分就地形成活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