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注释-论语第五章原文及注释.pdf

论语全文及注释-论语第五章原文及注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而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 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 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 “吾日三省吾身 ”; “节用 而爱人,使民以时 ”; “礼之用,和为贵 ”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1 【原文】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注释】 子: 《论语》中 “子曰 ”的 “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 “悦 ”,高兴。 愠( yùn):恼怒,怨恨。 【大意】 孔子说: “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 说它是 “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 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 句一个意思, 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 指出这里的 “学 ”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 “时 ”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 “习 ”不 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 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 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 我也感到快乐; 再退一步 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 鲁学刊》 1986年第 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 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 “人不知,而不愠 ”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 “人不知 ”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 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 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 别人就可以理解 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 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 人不知“ ”就是 “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 ”了。这样的 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 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 的深入了解。 1.2 【原文】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 “悌( t ì) ”,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 “悌 ”。 好( 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 xi ǎn):少。 未之有: “未有之 ”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 “欤 ”,表示疑问的助词。 《论语》中的 “欤 ”都写作 “与 ”。 【大意】 有子说: “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 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 ,道 ?就产 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 ,仁道 ?的基础吧。 ”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 忠是以孝弟为前提, 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 在家中实行了孝弟, 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 生 “犯上作乱 ”的事情; 再把孝

文档评论(0)

171****9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