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1_T 122─2019无蚊村建设与评价规范.docxVIP

DB3311_T 122─2019无蚊村建设与评价规范.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11.020 C 05 DB3311 浙 江 省 丽 水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11/T 122—2019 无蚊村建设与评价规范 2019-12-27 发布 2020-01-27 实施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11/T 122 DB3311/T 122—2019 I I 目 次 前 言 II 引 言 III 范 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组织管理 2 工作体系 2 经费保障 2 群众参与 2 健康教育 3 宣传发动 3 阵地建设 3 知识知晓 3 综合防制 3 防制原则 3 孳生地调查 3 孳生地处理 3 物理防制 4 生物防制 4 化学防制 4 可持续机制 4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4 建立巡查制度 4 定期杀灭成蚊 4 保存工作记录 4 密度评价方法 5 认定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无蚊村评价表 6 DB3311/T 122—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丽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II DB3311/T 122 DB3311/T 122—2019 DB3311/T 122 DB3311/T 122—2019 III III 1 1 引 言 丽水市农村环境复杂多样,易造成蚊虫孳生,已威胁到群众健康,甚至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建设无蚊村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预防蚊媒传染病有积极意义,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对推动“健康丽水”事业有重要意义。 无蚊村建设与评价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蚊村的术语和定义、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综合防制、可持续机制、密度评价方法和认定。 本标准适用于无蚊村的建设与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97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无蚊村 通过对蚊虫孳生地的有效管理和环境设施改造,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制措施,使蚊虫密度达到一定控制水平的村庄。 3.2 控制水平 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蚊虫密度降低至本标准规定的密度水平。 3.3 控制范围 村庄及其边缘向外延伸 200 米的区域。 3.4 孳生地 蚊虫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3.5 小型积水 水量少于 1 立方米的积水。分为人工容器型小积水和自然型小积水,包括缸、盆、罐、瓶、轮胎、竹筒、树洞、石穴等积水。 PAGE PAGE 6 PAGE PAGE 7 3.6 大中型水体 多为自然形成的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泉涧、稻(茭白)田等。 3.7 外环境 控制范围内,农户庭院、单位以外的公共区域。 3.8 路经指数 检查每 1 000 米路径所发现蚊幼虫或蛹的阳性积水数。 3.9 采样勺指数 大中型水体沿岸每隔 10 米用采样勺(容积 500 毫升)取水,有蚊幼虫或蛹的阳性勺占取样勺的百分比。 3.10 停落指数 评价人在公园、广场、居民区等外环境的避风遮阴处,于 8:00~10:00 或 16:00~18:00 暴露一侧小腿,观察 30 分钟内腿上蚊虫的停落数,计算蚊虫停落指数(停落蚊数/人次)。 3.11 百户指数 每 100 户农户室内和庭院中,检查到有蚊幼虫或蛹的阳性积水数。 组织管理 工作体系 成立无蚊村建设工作小组。由村支书或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组长,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并明确组长、管理人员、巡查人员、其他成员以及各自责任分工。 经费保障 落实无蚊村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年度无蚊村建设工作经费达到户籍人口每人 100 元以上。 群众参与 动员群众支持、自觉参与无蚊村建设工作。 健康教育 宣传发动 在村庄入口处、村委会、礼堂等显要位置设立创建无蚊村标识,应醒目、清晰、完好且不易损坏, 突出创建无蚊村主题。 阵地建设 在村民经常聚集处设立无蚊村宣传栏,能防风、雨,卫生整洁、无乱张贴且宣传栏面积≥2 平方米。以图片为主,突出无蚊村主题和蚊虫防制基本知识。 知识知晓 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海报)、手机短(微)信、广播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提升村民防制技能。 综合防制 防制原则 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环境防制为主,物理、生物和化学防制为辅”的综合防制原则。 孳生地调查 对村庄孳生地进行全面调查、记录,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孳生地处理方案。 孳生地处理(环境防制) 拆除旱厕 组织拆除村内的所有旱厕,清除粪缸、尿桶,美化原旱厕周围环境。 拆除禽(畜)舍 组织拆除村内的禽舍、牲畜棚,美化原禽(畜)舍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