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下册.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9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2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管理体制的改革。 调整农业政策,利用经济手段调节。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经济 政治: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内容 性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匈牙利改革 结果:成效不大。 内容:匈牙利改革最为突出。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 目的:推动经济发展。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二战后,欧亚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版图 变化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性质 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80年代,东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原因 东欧剧变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②“七月事件”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布尔什维克党及时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直接 原因 6.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特别强,而且比较集中。 5.布尔什维克党政治上已经成熟,列宁回国后根据当时形势特点,及时制定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4.二月革命后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这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对内压制人民革命,无产阶级必须继续革命。 2.一战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化了俄国复杂而尖锐的社会矛盾。 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统治力量相对薄弱。 革命 爆发 历史 条件 为从物质上保证反干涉军事斗争的胜利,苏维埃政府推行了非常性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经过三年战争,粉碎了大规模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巩固革命政权 与德、奥匈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巩固革命政权。 外交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掌控国家经济命; 经济 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和革命士兵组成的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政治 革命措施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历史 意义 为后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 作用 除生活必需品外,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商业 除大型企业外,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企业经营,允许多种形式经济成分并存。 工业 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之后,余粮归自己支配。 农业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它产生了诸多弊端。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背景 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探索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标志着苏联已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改变。 背景 新宪法 到1937年基本完成。 完成 运用了行政强迫的手段,采取了消灭富农的政策。 特点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的 农业集体化 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独立自主完成的。 特点 形成较完备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成就 1928~1937年执行的前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完成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快工业化速度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方针 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的探索 创始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联邦。 1922年底正式成立,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建立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国家从农民身上索取过多,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经济发展没后劲。 消极 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适应了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 积极 评价 高度计划,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 经济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缺乏群众监督。 政治 特点 斯大林模式 莱茵河东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