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走向有效的听课评课窦桂梅.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努力走向有效的听课评课 ——有感于“有效课堂‘同题异构’课堂研讨” 窦桂梅 前言: 得到教科所 “有效课堂” 课题研究组主持人张干萍的邀请, 参加这个富有针对性的课题 研讨,既感动又高兴。这次研讨的形式是“同题异构”。是三位教师上同一课题的课,课后 让我点评。三堂课的课题都是五年级教材中的《成吉思汗和鹰》 (“汗”应读二声。事先听 课时还和老师强调,没想到自己评课的时候却依然读四声。这里写出来以示纠正。) 既来之则“安”之。作为“同道人”,不要过多的客气话,张老师让我来,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为她们的研究课提供另一种“可能”。我想,既然是研究课,而非引路课或示范课,如果我按照“教研”的样子,说说这几位老师相同的环节和不同的地方,然后就细节 问题作一个点评, 就没劲了。 “教科所” 的课题, 不追求教研中的 “必然” ,而重视 “科研”中的“虽然” 。因此, 我的发言应该引起一种思考, 或者说,要提供一种让大家觉得原来 “课还可以这样上以啊”的感觉。 正因如此, 在评课的时候, 我谈到了该课题带给我的启发、 这篇教材给我的阅读思考以 及如何教授这堂课的假设。 建议: 鉴于个人理解能力有限, 以及个人的智慧永远无法与课题组团队的能力相比, 以下思考 难免有些“一叶障目”。不过,既然已经当场点评过了,我还是凭着回忆,记录了自己的听 课经历,算作生命旅途上的一次“拾贝”。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 目力所及, 现在最热的话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个人以为, 当今的课堂大多还停 留在“少慢差费” 的无效性上: 教育性大于教学性, 盲目性大于计划性, 随意性大于规定性。 该教研活动,就是针对这种现状而开展的课题研究。 说心里话,我也不赞成课堂“有效性”的提法。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是功利主义的 产物, 似乎认为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课才是有效的课。 比如,有些语文课堂的有效 性提法,是在把语言看作“工具学习”的基础上,看到“训练的明显痕迹”或者非要“一课 一练”,才表明有所收获,等等。 闲暇出智慧,也就是说,教学是“慢”的艺术,课堂需要等待。尤其是语文课的“模糊 性”让我们感受语文更多的朦胧,感到语文并不一定完全立竿见影。当然, 怎样在保护儿童 精神发展的前提下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是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目前情况下,高年级的语文课一周只有五节, 堂堂母语在被认为已经会说话了的前提下,被阉割得只剩下骨架了。 不过,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现实, 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还要想办法提高效率。 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开始思考 “有效性” 的实现。平时,我在听课时总是和老师们强调: 教学要注意全面性与过程性, 来完成正确的目标落实; 同时,一定要考虑单位时间内的成本,即目标落实所花的时间。 实现“目标”,绝不是弄一块小黑板写上本课的具体目标有几个— —这堂课就朝这儿“开炮”。对于目标,师生必须“心中有数”但不能“贴标签”,实现目 标,就是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收获到下一步继续探索的过程,换句话讲,就是让学生在情智方面产生上课前后的“差距”,让学生的思维有效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因此课的学习产生持续学习的课堂向心力。 基于这样的思考,那我们就看看,这三堂课都有效吗?另外,从课题“同题异构”的研 究形式来看, 三堂课应该在不同层面的探究。 从科研的高度, 这三堂课应该怎样启发与推动我们前进?换句话说,这次的教研活动本身有效吗? 二、对教材的解读 十分认同贺斯的观点—— “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是一切教学法的基础。 ”没有很好地认识学科特点和学科规律, 任何课题研究都是枉然。 这次的同题异构, 我觉得首要的是看透教材、吃透教材。所谓“知彼知己”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反之,“有效”就是“浮萍”。 (一)破解语言密码(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 1.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读题目。题目的咀嚼不能忽视,阅读题目的过程也是解读教材 的一部分。古人讲纲举目张,命题时取老实的态度。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成吉思汗和鹰》, 其中的“和”字说明两者是并列关系:文中所讲的不仅仅是成吉思汗, “鹰”这个字眼儿也 需要我们重视。由此,你就会找到另一种思路:我们的教学不仅以“成吉思汗”作为一种线 索,还可以以“鹰”为线索展开教学。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就会有另一种教学方案。 (见 后面说明)想想,两条线的行走,交叉起来必然构成美丽的教学图形。 2.逐段阅读文字。在阅读中犹如“地面坦克”一样,不能忽视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交待“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君王和勇士” 这两个词语需要我们思考。 历史上的君王一般有什么特点?通常情况下大气也霸气,善于驾驭臣民。想到这些,你应该思考这个身份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比如,文中有几次形容鹰

文档评论(0)

157****88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