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意识构建乡村史.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生命意识构建乡村史 摘 要:傅菲的饶北河系列散文中,河流与村庄是两个最重要的意象。在对乡村河流的描写中折射出渺小卑微的人物的命运与疼痛,从乡村衣食住行的一个个具体物象中去理解生活。傅菲是个有着自觉的文体意識的作家,是个为语言而活着的作家。 关键词:村庄 河流 文体意识 这些年,由于职业的需要,我阅读了不少散文,若说有谁的文字烙在了我的记忆里,傅菲算是一个。 新世纪以来,散文家傅菲出版了《屋顶上的河流》《南方的忧郁》《饥饿的身体》《大地理想》等十部散文集。他散文写作的维度比较大,写乡村,写身体,写大自然,写城市,我尤爱他写饶北河系列的乡村散文。 《屋顶上的河流》是傅菲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也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除《秋阳下的草甸》是20XX年以前写的以外,其余的都是他近年创作的作品。其中,有些篇什是唯美的、纯抒情的,读来美则美矣,却少了点大千世界中生命活泼的姿态和丰厚的质感;他还写了些城镇生活题材的散文,虽然有具体事物承载,但总觉得少了些文化的根性。我尤爱他后来写的那些饶北河系列散文,语言的背后有厚重的影子,有长久的生活在支撑着。 在傅菲看来,“生活在文本中的体现,要比文字本身的处理更重要”(《我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散文姿态》),他要构建自己的散文理想,就是要“靠现实生活支撑文本” (《写作的本质是一种颠覆》),他认为:“散文最大的魅力是自由,是书写‘我’的生活。我经历的生活,我当下的生活,我看到的生活,我内心隐藏的生活。散文书写的是‘个人史’。”(傅菲访谈录)但我以为,书写“生活”并不是散文真正的灵魂;事实上,傅菲并没有停留在书写生活表层的真实上,他的散文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他对于生活的表达是落实在生命体验的真诚表达上,并由此真正达到了感情和心灵的本真。 散文是生命绝佳的栖息地。散文的深度,来自作家的信仰、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也来自作家的生命意识。一个作家可能没有信仰,可能思想还不够阔大深邃,可能他的艺术创作还不够完美,但只要执着于生命,并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去融入、去倾听生命,那么他的作品也就具有一种诗性,具有一种撼人的力量。散文唯有灌注生命的汁液,包含大量的生命的活性元素,并夹带着来自生活的真切感受,才能成为“活文”。 一 在傅菲的饶北河系列散文中,河流与村庄是两个最重要的意象。河是饶北河,村是枫林村,它们只是中国南方一条普通的河流和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在作者笔下却是一个广袤的世界,因为在那里,作者“看见了时间的颜色和内质,看见了生命的面容和境地”(《露水里的村庄》)。也许,正如作家余华所说,一个作家的“写作全部是为了过去。确切来说,写作是过去生活的一种记忆和经验。世界在我的心目中形成最初的图像,这个图像是在童年的时候形成的……”对于傅菲来说,“枯黄色的草,孱弱的饶北河,蹲在断墙上晒太阳的老人,从童年开始就构筑了我内心荒凉淡漠的气质”(《一条没有归宿的河流》)。他这样描述河流和村庄:一座村庄是“大地的坐标”,“是生活的躯体”,“它包裹着旷古的过去,也预示着茫然的未知”,(《烈焰的遗迹》)它“容纳时间,容纳身躯,那么无边无际”(《胎记和釉色》);人们“彼此的声音会在饶北河静静的流淌中,交融,形成强大的时间洪流。每一个人,都是时间小小的切片。世间万物在此交织”(《务虚者的饶北河》)。在傅菲笔下,河流与村庄是时间和生命的暗语。 1.生命与时间。 生命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个有深度的作家常常会涉及的。作家关注时间与生命的关系,也就是关注人的弱小。因为人最绝对的弱小,就是面对时间的弱小。时间如此漫长,无始无终,可是人呢?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的存在,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许多文学作品,其重心就是生命与时间的关系,越是进入现代,这种倾向越是明显。 河流是生命的主体。《屋顶上的河流》,这书名本身就让我觉得傅菲是个对生命和时间很敏感的作家。再看看他笔下的饶北河,这是他家乡的河流,也是他生命的河流,它展现给人的不是汹涌的气势,奔腾的力量,而是“孱弱”的、“没有归宿”的(《一条没有归宿的河流》),它“让人衰老,只让我看见静止的流动和荒蛮的时间”(《务虚者的饶北河》)。他就是这样感受着河流的细微和脆弱,但正因如此,他才可能感受到生命,因为人对生命的体验之一就是脆弱。 所以,他在散文中写下的都是些渺小卑微的人物,做瓦窑的、耕田的、打鱼的、踩窑泥的、弹棉花的……他写他们的生存和命运,也写他们生命的终结。他让人看到时间是如何从这些人身上流逝,是如何让人病痛衰老并进入了最后的岁月。他在多篇散文中反复写到的一件事,也是人类最恐惧的一件事,那就是死亡。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像他这样集中写死亡,这种对时间极限的体验,实际上表现了一个作家意识深处,对人生短暂的一种哀怜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