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母育儿”型故事的特征分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鬼母育儿”型故事的特征分析 摘 要:“鬼母育儿”型故事以其奇特的幻想情节和凄楚感人的故事氛围而打动人心。它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中国民间也广为流传,但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笔者试通过梳理古代典籍、《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等资料,在尽可能地搜集更多异文的基础上,对此故事类型的特征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鬼母育儿;类型;故事特征;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106.7;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XX)07-0105-03 母爱,常常被描绘成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无私而伟大,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题材。在中国民间故事中,也有一类歌颂慈母之心的“鬼母育儿”型故事。它以奇特瑰丽的幻想情节引人入胜,以歌颂慈母之情而打动人心,流传地域十分广阔,但此类型的研究者却较少。 “鬼母育儿”即亡母之魂回来喂养幼子,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民间故事的母题。美国学者汤普森在他的《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中便将它归为E·死亡323·1·1类,即“Dead mother returns to suckle child”。①无独有偶,德国学者艾伯华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中,将其归纳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115·死去的母亲和她的孩子”;另一类为“207·苏堤”。②但美籍华裔学者丁乃通先生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却未将此类型列入其中,因此在AT分类法中一直没有它相应的编号。直至1991年,钟敬文先生在《中日民间故事比较泛说》一文中指出,流行于中日两国而又属于同类型的民间故事有53种,其中第11种便为“育儿的鬼灵”。③笔者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发现,此故事类型的研究还仅仅只有顾希佳先生的《“鬼母育儿”型故事的类型分析及其流变轨迹》一文。笔者将在尽可能多地掌握异文的基础上,对此类型进行故事进行解析。 一 让我们从宋代洪迈所著《夷坚志》中丁志卷二所载的《宣城死妇》讲起: 宣城经戚方之乱,郡守刘龙图被害,郡人为立祠。城中蹀血之馀,往往多丘墟。民家妇任娠未产而死,瘗庙后,庙旁人家或夜见草间灯火及闻儿啼,久之,近街饼店常有妇人抱婴儿来买饼,无日不然,不知何人也,颇疑焉。尝伺其去,蹑以行,至庙左而没。他日再至,留与语,密施红线缀其裙,复随而往。妇觉有追者,遗其子而隐,独红线在草间冢上。因收此儿归,访得其夫家,告之故,共发冢验视,妇人容体如生,孕已空矣,举而火化之。自育其子,闻至今犹存。《荆山编》亦有一事,小异。④ 本篇中宣城已死的孕妇不但墓中产子,而且她还作为鬼,经常到附近买饼育儿。随后,她被人用红线缀身的方法发现踪迹,棺中的孩子被救出。最后,她的尸骨被火化,孩子被夫家带回养育。故事的字里行间饱蘸人们对降生在棺中苦命孩子的同情,对身死却不忘养育幼子的女鬼的敬慕之情。这个故事深受民众喜爱,流传很广,并衍生出众多情节大同小异的异文。笔者通过查阅资料,搜求到古今异文共33余例。依据德国学者艾伯华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的分类,这33篇异文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棺中饲儿”型故事,此类型异文共计27篇,古代典籍中出现9篇,有《夷坚志·宣城死妇》、《夷坚志补·鬼太保》、郭彖所记的《睽车志·李大夫亡妾》等;《中国鬼话》中有4篇,即青海的《墓生儿》、⑤山东的《卖蛇汤的女人》和《鬼状元》以及广东的《木根和鬼妻》;《无锡民间故事精选》收录一篇《兰右崔母》;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收录12篇,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中的《鬼养崽》、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东卷》中的《女鬼哺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的《墓生儿》和附录的一篇异文,以及《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中附录的“鬼母育儿”型故事8篇,即本溪市溪湖区卷85、本溪县卷305、康平县卷181、辽阳市弓长岭区卷334、辽阳县卷528、锦州市古塔区卷119、瓦房店市卷故事集(二)311、沈阳市铁西区卷231;⑧宝岛台湾也有与之相类似的《棺中产子》⑨故事一篇。其二是“夜来哺乳”型故事,共搜集到异文6篇,分别是《铁围山丛谈·鬼妻乳儿》、郭彖的《睽车志·鬼妻乳子》、福建的《苏堤》、《苏公堤》、⑩河南的《女鬼助夫》、{11}新疆的《奶孩子的女鬼》。{12} “鬼母育儿”这个奇特的故事类型流行于汉、满、畲、回等民族之中,还跨越海峡的阻隔在台南地区流传,早已发展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故事群。刘守华先生认为:“民众对母子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使得这一故事在后世不断得到丰富发展,长期活在民众的口头与心间。”{13} 二 笔者通过搜集发现,此故事类型不但在中国境内十分流行,在日本的京都和兵库一带也广为流传。但它与中国的“鬼母育儿”型故事稍有不同,它讲的是死去的妇女化成幽灵,夜半买糖果给孩子吃。经过认真研究,觉得对“鬼母育儿”这一口头艺术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