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土壤反应与植物有效养分含量的关系 营养 土中有效含量 元素 氮 较多时的 pH 范围 5.5 ~ 8.0 磷 钾 / 钙 / 镁 硫 铁 / 锰 / 锌 / 铜 钼 硼 6.5 ~ 7.5 >6.0 >5.5 <6.0 >6.0 5.0 ~ 7.0 pH 值 总的来说, pH5.5 ~ 6.5 时, 各种养分的有效性均较高 土壤反应和植物有 效养分含量的关系 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 (一)离子半径 吸收 同价离子 的速率与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 通常呈 负相关 。 (二)离子价数 细胞膜组分中的磷脂、硫酸脂和蛋白质等都 是带有电荷的基团,离子都能与这些基团相互作用。 其 相互作用的强若顺序 为:不带电荷的分子 < 一价 的阴、阳离子 < 二价的阴、阳离子 < 三价的阴、阳离 子。相反, 吸收速率常常以此顺序递减 。水化离子 的直径随化合价的增加而加大,这也是影响该顺序 的另一因素。 发现: 开始时,养分进入根系的速度较快,过一 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稳定在一速度。 吸 收 量 养分进 入质外 体为主 养分正 在进入 共质体 阳离子 阴离子 时间 (二)养分进入质外体 由于质外体与外界相通,养分离子能以 质流、 扩散或静电吸引 的方式自由进入 质外体也被称作 自由空间 ( 也称表观自由空间 AFS 或外层空间 ) 自由空间 --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能允许外部 溶液通过 自由扩散 而进入的那些区域,包括 细胞间 隙、细胞壁到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 习惯上可分为 水分自由空间 和 杜南自由空间 水分自由空间 --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 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 --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影响,养 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和扩散的那部分区域 阳离子 非扩散性 阴离子 阴离子 大孔 微孔 DFS WFS 表观自由空间微孔体系示意图 根自由空间中阳离子交换位点的数目决 定着各类植物根系 阳离子交换量( CEC ) 的 大小。通常双子叶植物的 CEC 比单子叶植物 要大得多。 根自由空间中矿质养分的累积和运转并 不是所有离子吸收和跨膜运输的先决条件。 然而,它能使二价和多价阳离子在根质外体 内和原生质膜上的含量增高, 间接促进吸收 。 作物根的阳离子交换量 ( cmol/kg ,干重) 双子叶 植 物 大豆 苜蓿 花生 棉花 油菜 阳离子 交换量 65.1 48.0 36.5 36.1 33.2 单子叶 植 物 春小麦 玉 米 大 麦 冬小麦 水 稻 阳离子 交换量 22.8 17.0 12.3 9.0 8.4 (三)养分进入共质体 养分需要通过 原生质膜 才能进入共质体 原生质膜的特点: 具有选择透性的生物半透膜 原生质膜的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原生质膜是一个 具有精密结构的屏障, 对不同的物质具有 不同的透性。一些 亲脂性非极性分子或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 能 溶于双层磷脂层中,因而能 以扩散的形式透 过质膜 。而 极性大分子或带电离子 则要借助 膜上的某些物质才能透过。这种 借助膜上物 质进行穿透的过程叫 运输 (transport) 。对植 物而言,习惯上 也叫 吸收 (absorption) 。 1. 被动吸收( passive absorption ) 定义: 膜外养分 顺 浓度梯度 ( 分子 ) 或电化学势梯度 ( 离子 ) 、 不需 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 ( 即 没有 选择性地 ) 进 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形式: (1) 简单扩散: 如亲脂性分子 (O 2 、 N 2 ) 、不带电极性小分子 (2) 易化扩散: 被动吸收的主要形式。机理如下: a. 通道蛋白 ( channel protein ): 认为贯穿双重磷 脂层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开启,成为一定类型离子的 “通道”。 b. 运输蛋白( transport protein ): 认为运输蛋白在离 子的电化学势作用下,与离子结合并产生构型变化,从而 将离子翻转“倒入”膜内。 (H 2 O 、 CO 2 、甘油 ) 运输动力: Driving forces for membrane transport :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Molecules will diffuse until the concentration is the same everywhere Rob Reid, 2004 离子 ( 分子 ) 的 运输动力 来自膜间的电化学势 ( 浓度 ) 梯度,当膜两边的电化学势 ( 浓度 ) 梯度 相等 时,离子 ( 分子 ) 达到动态平衡, 净吸收停止 。 2. 主动吸收( active absorption ) 定义: 膜外养分 逆 浓度梯度 ( 分子 ) 或电化学势梯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