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而之虚词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螃蟹有六条腿两个钳子)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我刚刚想返回,就听到水上传出巨大的声响 ;而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呱呱而泣;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某所,而母立于兹”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之 ⑴他,她,它(们)。例: 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先妣抚之甚厚。(代词,她)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⑵的。例: ②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③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④一人之心,千万之心也。 ;⑶往,到......去。例: 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⑷这,此。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 ①何陋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6)补足音节,无实义。例: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7)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例: ①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乎? (8)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一根羽毛不能举起,是因为不肯用力量。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译:不通晓句读,迷惑而不去解答,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