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闲话章太炎.ppt

北师大版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闲话章太炎.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闲话章太炎 情 境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整 体 感 知 研 读 课 文 课 文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情境导入 16岁那年,章太炎去参加“童子试”。当时考试的题目是:论灿烂之大清国。考场上安安静静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章太炎坐在那里,想起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状况。这怎么能证明大清国“灿烂”呢?于是他拿起笔,把一直压在心里的愤怒尽情地写进了自己的文章。章太炎就第一个交了卷。主考官见他这么快就做完了文章,不由得暗暗称奇。 情境导入 章太炎刚要离开考场,主考官大声喝道:“慢着,你好大的胆子!你知罪吗?”章太炎平静地说道:“我写的,都符合当今中国的实情,也都是我的真心话。请问,我有什么罪?”话音刚落,考场里一阵骚乱。主考官气得脸色发青,又怕事情闹大连累自己,只好叫人把章太炎赶出考场。章家的仆人吓得面如土色,而章太炎却若无其事地离开了考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章太炎敢怒敢言的精神。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相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逆境,相信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4.引导学生领会“最美好的品质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道理。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苏州,中国内地男作家。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曾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 整体感知 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 xí mò 基础字词 整体感知 檄文 殁 整体感知 楷模,典范。 指危害社会的人。 谈话的资料。 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 楷范: 毛贼: 谈资: 檄文: 死。 殁: 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倒戈: 整体感知 题目解说 1.题目为什么叫“闲话”? “闲话”是相对于严肃话题而言的,随意谈谈,又接近漫谈。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2.鲁迅评价章太炎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叶兆言认为他是“古文大师”,章太炎却说自己是“医学第一”。读了《闲话章太炎》,你认为章太炎是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章太炎的“名士气”的性格特点?你认为其中哪个例子最精彩? 章太炎是个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章太炎是个敢于斗争的大革命家;章太炎是个诙谐机智的大思想家。 文中几乎所有小故事都是表现章太炎名士气性格的例子。 如打算身穿麻衣,痛哭国门等等。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 3.探究课文的人物表现方法。与《黄河化险》对比,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文章有时也可以借助旁人的态度来间接地表现中心人物,《闲话章太炎》有没有这种间接的表现?请你找出来,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人的文章一般以人物的言行直接表现其性情,本文也是如此。但本文写人物言行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写的都是所谓小事。章太炎一生革命的大事很多,但课文没写,而只写这些小事。原因是这些小事中可以体现出大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研读课文 这些小事可以表现一种趣味,即名士气; 首先 其次 叙写这些小事也符合“闲话”之意。《黄河化险》则不同,它描写的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关键时刻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深思熟虑的决断; 研读课文 其三 本文采用的是极简略、概括的叙述,省略了细节,省略了抒情,让读者在简略的叙述中想象、体会。文中所写的各件事都是如此。而《黄河化险》非常详细地描写了毛泽东思考的全过程:从自然界的风雨到人物的言行,从毛泽东的表情到他的对话,特别是他点火吸烟的过程,描写非常细致。 其四 研读课文 本文也用了不少间接表现的方法。如引用鲁迅的文章中“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的评价等。这样写从侧面刻画突出了章太炎威望之高,影响之大,甚至令对手和政见不同者也不得不敬佩他。《黄河化险》中也有类似的用间接描写反映毛泽东性格特点的写法,比较典型的如“我看主席的最大乐趣就是迎接挑战”等。 其五 研读课文 4.探究课文的语言特色。 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 本文写的章太炎是古文大师,因此他的语言中必然会有一些文言词句出现,这样也符合人物的性格。而使用口语,则更显行文的活泼。可谓亦雅亦俗,各得其宜。 研读课文 下面几句话,你能否把其中加线的书面词语改为口头语,或把口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qw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