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读后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王昭君读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王昭君读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王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读了有关王昭君的文章,大家的感想是什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一起来看看。篇一刚才在网上看到了...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读了有关王昭君的文章,大家的感想是什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一起来看看。 篇一 刚才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名为 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对于历史我还颇有些了解,但是王昭君这个人物 只知道他为了和亲 远嫁匈奴 仅此而已 很早就听过一条谜语:姐姐要回来(打一地名),谜底是秭(姊)归。秭归,水土养人,出过大诗人屈原,西汉时归属南郡。秭归有座宝坪村,林木丰美,香溪环绕。公元前52年,一声响亮的婴啼使村里那户王姓人家笑逐颜开。女孩儿落地了,取名王嫱,字昭君。(出自王昭君传记) 文章中我最佩服的王昭君的地方有2点: 1、不惧权贵: 当时有个画家叫毛延寿,凡是皇帝点的美女都经过毛延寿雕刻出来,由于当时的王昭君性情刚烈 所以没有给毛延寿报酬。结果埋没了一代才女。 2、精忠报国:虽然王昭君没有身披戎装 纵横沙场。但是仅余这一颗报国心 就足以和西汉名将 霍去病相比拟(出自王昭君传记)。但还有王昭君的命运是坎坷的,试想一下有谁愿意告别自己的故土 背井离乡的来到这空旷的草原生活,当时王昭君可以说是连一碗大米粥都是奢望。先后嫁给了2个单于。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命运吗?书中代言 昭君改嫁了。朝廷似乎早把她忘了,长安没再发布新的指令。让人不仅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对于朝廷来说 王昭君 仅仅只是一个政治筹码而已。 在复株单于 (第二任丈夫)死后 昭君又寡居了一年,也撒手西去。那年,她只有33岁。这个美貌绝伦而又多灾多难的奇女子,曾大胆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壮的野草,顽强地活了下来。她一嫁再嫁,生儿育女。12年,无边岁月,远比人们的想像更悲惨、更凄凉。 篇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 一盘浑圆的落日贴着沙漠的棱线,大地被衬得暗沉沉的,透出一层深红,托着落日的沙漠浪头凝固了,像是一片睡着了的海,寂静无声,犹如她现在的心情。沙漠上的寒风一阵一阵像一双无形的手鞭打这她的面庞,落下的泪,随着这风飘散了。她只是一介女流,身上却背负着国家命运;她只是一介女流,却有勇气远嫁匈奴;她只是一介女流,为了和平牺牲了自己。 她把一切都留在了塞外,在金色的沙漠上,在广阔的草原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那绝世的容颜深深的印在了人们的心上。她有过泪,有过恨,有过彷徨,但最终是坚贞不渝的,她撑起了历史,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那一夜,匈奴和亲的消息传遍长安。 她深处禁宫深处,空对明月,在无尽的时光中徘徊,要么出塞和亲,要么深待空宫,前者飞出牢笼,顺应自由,后者囚禁等待,只能在无声无息中默默死亡。 为了自由,出塞又何妨! 匈奴使者已奉旨进宫选妃,后宫三千佳丽个个双眉紧锁,只有她面对这一切,淡淡笑着接过了圣旨,也接过了国家的安危。琳琅满目的嫁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皇帝的赏赐,她都不在乎;她只知道边疆无休止尽的战争,战士每天都在生死间挣扎,生死未卜。两个国家的恩怨竟由一个纤弱的女子承担。 为了国家的存亡,出塞又何妨! 长安城前,与父老乡亲挥泪告别,他们不舍这个女子的离别,但是他们知道这个女子出塞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全长安城百姓的安危,所以,他们不得不牺牲她。他们没有办法,只能祈祷她在异国可以过得好 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大沙漠浩浩渺渺,起伏不断,一列迎亲队伍在漫天的黄沙中缓慢前进,天空中的单飞的孤雁一阵一阵凄凉的号鸣仿佛在为她的命运抱不平。只是边关告急,长安城内一片狼藉,边疆的战士们天天死伤无数,也许只是天意让她选择了这条坎坷的路。 为了长安百姓和边关战士的安危,出塞又何妨! 塞外风沙中柔弱的身影,坚定地前行着,为了自由,为了和平,为了安定,她一步一个脚印,幻化成战争结束的一个标点。 为了这片土地,她,是伟大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人大多把昭君出塞当做一种悲剧,纷纷写诗做词抒发对昭君境遇的悲叹。虽然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嫁给了一个她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一路上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她无怨无悔。所以,昭君出塞未必是一场悲剧。如果王昭君当年没有选择和亲,而是继续留在深宫,可

文档评论(0)

186****95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