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草质量评价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年甘草质量评价论文 1产地评价 中药中地道药材概念的形成主要与产地、质量相关。在缺乏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产地评价是甘草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古代医籍论述了甘草的产地,有些明确指出何处出产甘草为优。如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甘草“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考为今甘肃河西一带)”,说明南北朝时所用甘草以甘肃所产抱罕草为优。明朝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中称甘草“以山西隆庆州者最胜”。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是甘草主产、丰产的故乡。伊克昭盟杭锦旗甘草的开发与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东汉(公元25~220年)以来传统认为地道优质甘草产地。据《绥远通志稿》记载:“绥西蒙地自古为产草之名区。今仍以杭锦旗境所产为多,附近贫农赖采甘草为业者逾万。每年包头聚销可一百五六十万,多至二百万斤,绥产药材最多而甘草外销之数为第一”。 2基源评价 不同品种甘草质量有别,利用基源的不同可对甘草质量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价。《中国药典》2005版认定的甘草药材原植物有3种,即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俗称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1]。其中以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民间也有采用其他品种作药用,如云南常用黄甘草入药。现代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了不同种属甘草某些成分含量的差异。林寿全等[2]对中国甘草属6种甘草的甘草次酸含量测定后发现,以乌拉尔甘草含量最高,其次为光果甘草,再就是胀果甘草和黄甘草,粗毛甘草含量最低。 3性状评价 3.1古代性状评价古代从性状上对甘草优劣有一定的论述,性状评价是古代用于甘草质量评价最重要的手段。《本草经集注》载:“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虚疏。又有如鲤鱼肠者,被刀破,不复好。……又有紫甘草,细而实,乏时亦可用”。《图经本草》道:“今甘草有数种,以坚实断理者,为佳;其轻虚纵理及细韧者,不堪,惟货汤家用之”。《本草纲目》云:“今人惟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其轻虚细小者,皆不及之”。 3.2现代商品等级甘草的药材甘草的商品规格主要以性状判断。商品规格、品名,各地略有不同。如宁夏分出口、内销两大类。出口品有分为红粉、白粉两种,等级有特、甲、乙、丙、丁、大小节子、疙瘩头、毛条。内销品分大、一、二、三等和毛条、大小节子、疙瘩头7个等级。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曾制定甘草的药材规格标准,甘草分为西草、东草两个品别,西草5个规格,8个等级,东草2个规格,4个等级。西草分大草、条草、毛草草节、疙瘩草。其中条草分一等、二等、三等;草节分一等、二等;疙瘩草,统货,干货。如条草一等的性状特征描述为:干货。呈圆柱形,单株顺直,表面红棕色、棕红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切面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cm,顶端直径1.5cm以上,间有黑心,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例如:东草分条草和毛草,其中条草又分一、二、三等。如毛草的性状描述为:统货,干货。呈圆柱形弯曲小草,去净残茎,间有疙瘩头。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味甜。不分长短,芦下直径0.5cm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4形态组织学方法 形态组织学也可作为药材质量的鉴别方法。刘宝玲等[3]对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形态组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性状方面栽培甘草1~2年生的表面纵纹明显;3~5年生的表面纵纹明显,皮紧纹细,质地坚实,粉性强;6~8年生的表面纵纹粗糙,栓皮易剥落,质地硬,纤维性略强。显微方面栽培甘草1年生木栓层较薄;2~8年生木栓层逐渐增厚;6~8年生的栓皮易脱落。栽培甘草1~2年生的韧皮纤维束环数较少,3~8年生逐渐增多。栽培甘草1~8年生木质部所占比例无明显区别,1~2年生导管较少,木化程度较低,3~8年生导管较多,木化程度强。粉末方面栽培甘草1年生与8年生的晶纤维极少;2年生与7年生晶纤维较少;3~6年生晶纤维较多。 5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是目前在甘草质量评价中广泛采用的方法,根据检测成分的种类,可分为单一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与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5.1单一成分含量测定方法2000版及以前的《中国药典》通常规定检测生甘草的一种成分即甘草酸来控制甘草的质量,规定甘草酸含量不少于2.0%,这种方法在《中国药典》2005版发行之前被广泛采用。如米慕真[4]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进行了考察,发现甘草酸的含量差别非常大,从0.20%~9.61%。同一种乌拉尔甘草甘草酸含量分布在2.44%到8.47%之

文档评论(0)

139****1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