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51苏教版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亭送别》教案 编制人:蒋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 能力目标:鉴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词;欣赏崔莺莺的形象;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 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多种修辞方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一、导入课文 关于离别,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比如,江淹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李叔同的《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还有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离别时满眼的黄花在西风中片片凋零,场景凄清,离人泪涟涟,这就是王实甫在《长亭送别》 中以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给我们创设的一个离别情境 二、有关《西厢记》和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 《西厢记》 前身是 《西厢记诸宫调》 ,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 《莺莺传》 (剧情见注释一)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 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有关元杂剧的知识: 1、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折”类似“幕”,限用同一种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 曲子),演一个完整的故事。(《长亭送别》五本二十一折) 、元杂剧的角色:末(男主角)旦(女主角)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 有特异之处的人,如张飞、李逵等。)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次要男角) 、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白(说白) 四、课前预习 、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玉骢 ō 迍 ū迍 金钏 à 靥 è儿 揾 è 挣 è揣 à 谂 ě知 玉醅 ē 白泠 í泠 罗帏 é 青鸾 á 、积累词语。 ()挣揣:争取、博取。 ()萋迷:同“凄迷”,(景物)凄凉而模糊。 ()谂知:熟知,深知。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也作狼籍。 ()回避:停止、结束。 ()兀的:这、这个。 ()残照:落日的光辉。 ()扶持:留意。 ()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 (见于《后汉书·梁鸿传》)。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语出苏拭《满庭芳》词的头两句。“蜗 角”和“蝇头”,都是形容极小。 五、整体把握 这折戏可以分为三个场面: 一、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二、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 【朝天子】 三、长亭分别:【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 【一煞】【收尾】六、课堂研讨 (一)、读 [ 端正好 ] 明确: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景: 碧云天 (烘托气氛) 黄花地 (诗情画意) 西风紧 北雁南飞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拟人 促人想象) 情: 痛(愁苦) ()紧,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心中的凄苦、冷落,随着离别的来临一次比一次更强烈。 ()染,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离人眼如滴血之泉,泪如黄河之水。 可见,“黄花”“西风”“孤雁”“霜林”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清萧瑟之景。在这样的情景下又要和心上人分别,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有一句词来表达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总结】: 此曲将秋景与人的心情巧妙地联在了一起,营造了凄凉的景,难耐的情,很好地渲染了莺莺内心的悲情,为全折戏奠定了一个感情的基调。由此我们就知道了本折戏的“戏眼”就是:泪――总是离人泪。 (二)朗读【滚绣球】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并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明确:垂柳长条,疏林斜晖,迍迍行的马,快快随的车。 借景抒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杨柳”在古诗文中是惜别的意象。离情难舍,寸阴可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