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同步练习题
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西林壁》
题:_ _____ ______
西林:________________
只缘:__ __
不识:________________
横看:_____________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
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
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 “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四、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1.来了 果子 野的 早已 秋天 满山 熟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这个 想到 心惊 有点 一 就 肉跳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默写《游山西村》
, 。 , 。
, 。 , 。
二、填空
1.此诗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 “多产”的作家。
有 》 》等传世。
2.“ , ”蕴含深刻哲理。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程]
一.学习第 5 课《古诗两首》
1.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A.初读,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
B.再读,看注释、理解词义和句义
C.精读,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分析古诗
(1)学习第一首《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易读错写错的字。
侧()低()壁()
测()底()僻()
庐缘轼
看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1)题:书写,题写。
(2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3 )缘:因为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
2
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外,
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诗句含义--读中感悟
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节奏,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或“稍弱、强、强、稍强”或“稍强、稍弱”交替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表示声音延长
“”表示重音
突出“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
察、欣赏。诗人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以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
诗句哲理_____分析感悟
简介:人物地点诗题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