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学习重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难点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原因: (1)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2)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张謇和他创办的大生纱厂 3、热潮:辛亥革命后 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再度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6、夹缝中顽强挣扎: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7、特点: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艰难曲折 8、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总体上比较落后; (2)从行业上看,集中于轻工业部门; (3)从地区上看,分布不平衡,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9、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直接原因:三座大山的压迫 10、启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进步 (1)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装束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礼节变化:废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3)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4)饮食变化: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5)服饰变化:洋布、旗袍、中山装 (6)婚丧变化: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出现 (7)休闲变化: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1)是不平衡的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2)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拓展延伸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2)“实业救国”口号的刺激 (3)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4)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根本原因) 练一练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a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jaso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