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老子“无为而治气”领导之道.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道德经》的关键词;;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1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42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25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势成之。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德经》第51章;《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25章;万物以自然为性 ;反者道之动;万物负阴而抱阳。 《道德经》第42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道德经》第44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章) ;有物混成……周行而不殆。---《道德经》第25章;第三,善于守柔处弱,维持事物的和谐稳定。;二、“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基础;(一)“善下”的要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做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二)“柔弱”的要义;天下莫柔弱于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上善若水。;苏辙:水的“七善”: ;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第四,“圆必旋,方必折, 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第七,“冬凝春水,涸溢不失节,善时也”。;三、“无为而治”的深刻内涵;“为无为,则无不治。”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其一,无为就是“清静”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其三,无为就是“无欲” ;(一)在大事上“有所为”, 在小事上“有所不为”;(二)在求贤上“有所为”,在用人上“有所不为” ;(三)在行为上要“顺其自然”, 不要“逆其自然”;不言之教 ;2、“不言之教”的重要性;(四)在市场上既要“竞争”,又要“不竞争”;四、“无为”品格修炼;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第33章;(一)“四不”之德;“圣人被褐怀玉。” ;2、“不自是”;3、“不自伐”;4、“不自矜”;(二)我有三宝;慈 ;俭 ;不敢为天下先 ;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道德经》六十九章) 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劣势军队为了保存兵力,待机破敌,而采取战略退却的方针,是完全必要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光同尘;(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19章)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29章) “益生曰祥。”(55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第二,老子讲为人处世之道,强调“知足”,倡导“不争之德”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33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6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6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2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