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高分提纲.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高分提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概况】 【名词解释】 1.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上的先进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即实现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寻求新出路的过程)。我国的经济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始于戊戌变法。 2.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为代表。 3、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4、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外国贷款和投资。主要方式有: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知识脉络】 (1)近代化早期探索: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有志之士开始了救国道路的探索,中国的近代化由此开始。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则是对政治制度变革的探索。 (2)民族危机的加剧: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一波波的屈辱感触发了中国民族意识的增长。 【基础过关】 第4课?? 洋务运动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1.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4.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5.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京师同文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3)创办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建立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 (1)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8.启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1895年 3.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4.经过: 1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2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3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4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线——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表现: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时局图);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 戊戌变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一、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经过 1.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变法、迁都。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最大的报刊: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 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主要内容: 三、结果:失败。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出逃。

文档评论(0)

ja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jaso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