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总结.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代尺串历史】 【知识网络图】 【重点图片】 【基础过关】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②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③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④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3.结果: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二、一二·九运动 1.原因: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2.时间:1935年12月9日 3.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过程铁的青年学生 4.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3.经过: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接受联共抗日等条件。 5.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过程:日军以军事演习中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绝后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七七事变爆发,这一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5.爱国将领: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共产党部队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2.形成标志: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三.淞沪会战 1.时间:1937年8 -11月 2.爆发: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3.抵抗事迹:姚子青率军守卫宝山、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 4.结果:上海失陷,毙伤日军4万多人 5.影响: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13日 2.罪行: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 1.时间:1938年春;地点:山东台儿庄;??????????????? 2.指挥者或部队:李宗仁(国民党); 3.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2.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时间: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2.意义: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4.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豫湘桂战役:抗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 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地点:山西平型关; 2.指挥者或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 林彪; 3.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抗日根据地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战场的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后方去,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威胁敌后。 ②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3.概况: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4.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正太铁路) 5.意义: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坚持抗战 1.日本对华政策: (1)对

文档评论(0)

ja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jaso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