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塘坝可行性实施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某坝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概况 某县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革命老区,地处省西部,太行麓, 东经 113°03 ~114°15 ,北纬 38°09 ~38°45 ,东邻省会市,境 旅游资源丰富,有四在景区、五大名胜、六大古迹,国家、省、市县 三级文物保护单位 160 多处,是省综合性旅游大县。又是省会市重要 饮用水源保护地,县境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系,干流——滹沱河自 西向东从境穿越,长达 200 余里,其上支流呈辐射状遍布干流两岸, 某县王坡乡地处某县北部山区,王坡乡共辖 35 个行政村, 20325 人, 总面积 192735亩,滹沱河支流南甸河从此穿过,王坡乡土地辽阔,资 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毗邻沙东公路,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 天独厚的优势。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域生产基础设施较差,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特别是岗坡旱地、依然满目苍凉。刮风天,尘土遮天蔽日,下雨日, 泥沙俱下,沟壑纵横,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导致水土大量流失。 1998 年岗南塘坝成为市的主要生活水源地,因此,改善区域的生产基础设 施,加大塘坝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达到林茂粮丰,从根本上实现农 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已成为某县委、县政府及王坡乡党 委、政府一项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从 2001 年开始,某县县委、县政 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大搞山区、丘陵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号召, 学习参考 . . 当地人民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向荒坡、荒地要效益的开发积 极性空前高涨,但是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造成水资源不能充分利 用,大面积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 50%的农作物只能“靠天收”。浇 地难成为制约王坡乡经济发展和增收致富的瓶颈主要矛盾。为此,截 流蓄水,修建塘坝是提高收入,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1.2 水文 本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炎热多雨,春秋雨季比较温和,全年平均气温 12.7 °C 左右,极端 最高温度 40.8 °C,极端最低温度零下 17.4 °C,初霜期 10 月 14 日 2 左右, 终霜期 4 月 22 日左右,无霜期 185d。太阳辐射能 561.1KJ/cm , 多年平均日照数 2600--2750h ,封冻时为 12 月 21 日左右,解冻时 2 月 23 日左右,封冻天数 65 天,冻土层 60cm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 587mm,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 400.9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191mm,是多 年平均降水量的 2.1 倍。 1.3 地质 该区为太行山中段、前寒武变质岩侵蚀区,山脉走向为 NE向。河 谷呈 U 型,较平坦,谷底与谷坡之比高为 3-15m,谷底常年有基流, 松散堆积物厚度 3-7m,阶梯发育,可种植农作物。 该区岩石主要为斜长片麻岩、花岗岩。土壤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等 母质岩发育而成土壤主要为: 花岗片麻岩类中层多砾沙壤质褐土性土, 黄土状轻壤质石灰性褐土, PH 值 6.5--8.5 ,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 35.4mg/kg ,有机质平均

文档评论(0)

lb027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