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ndogenous Timing and Banking Competition in a Mixed Oligopoly :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China Zhou,Chang, Hou and Ji CEA 2009 1. 背景 1.1 2006 年 12 月 11 日,中国银行业的人民币业务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根 据东欧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经验的国内银行家的预测,外资银行很可能成 为未来的竞争主体。 1.2 中国国有银行合理处理了不良贷款,三家大型国有银行已上市。它们的 国有股份所占的比例较大,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占 到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 52.2% 。 1.3 国内民营银行处于试点阶段,实力较差。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时机不成 熟。 1.4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当局的改革最终目标 . (利率竞争) 1.5 于良春、鞠源( 2000 )和崔晓峰( 2005 )陈伟光( 2007 )的研究表 明,中国银行业总体上具有寡占的市场结构特征。 本文的理论出发点: 未来竞争格局:国有和外资银行的寡占竞争,民营银行为潜在的进入 者。 2. 文献和研究动机 2.1 混合寡占 研究完全国有化或部分私有化的国有厂商与国内私营厂商或国外厂商进 行寡占竞争的一支 IO 文献。国有厂商的目标是追求社会福利极大化或是 自身利润与社会福利的加权目标极大化。 (Merrill and Schneider , 1966 ; Barros , 1995 ; White , 1996 )。 2.2 银行混合寡占 Saha and Sensarma (2004) 考察了一个部分私有化的国有银行与若干 国内私营银行的竞争 Hou et al (2006) and Zhou et al (2006) 扩展 Saha and Sensarma (2004) 模型,建立了有外资银行加入的存款和利率竞争模型 本文在 Hou (2006) and Zhou (2006) 基础上 , 进一步考虑 Stackelberg 混合寡占模型。 经典的“先动优势”是否成立? 正 : 品牌确定的偏好锁定、转换成本、规模经济 … 反 : 低成本复制和搭便车、需求和技术变动的风险小 … 本文要回答的问题一: 未来外资与国有银行的竞争是否会出现先动优势? 2.3 内生时机 Hamilton and Slutsky (1990) 把时机选择( timing) 内生加入到传统的 IO 模型之中 ,建立所谓“ The extended game with observable delay” 的分析框架 一些研究也把内生时机与混合寡占相结合 (Pal, 1998; Matsumura, 2003; Sepahvand, 2003; Lu, 2006) The extended game of observable delay S E L F F E L E L S S F S F F S F (A, B) (C, D) (E, 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