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说课稿.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节说课稿 王 越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 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 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 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 而没有 DNA 的事实,得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这一小节在第三章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 部分内容,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 质和规律。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 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 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 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总结“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 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培养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 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 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 DNA,也有 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 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如何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也是遗传。 (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 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 认知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 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 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设计 直观教学法:利用插图、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 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 层进设问法:使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讨论法: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深化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4;5;6;7; ●学生讨论、交流:(略) ●多媒体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进行碰撞与比较。 预测:哪一种情况能促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为什么? 实际:只有加入 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成 S 型细菌,并且 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 大。 结论1:“转化因子”—DNA, DNA 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设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 引导提问:①DNA 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 ②“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 和32P 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 DNA 作标记?用144C 和18O 等同位素,行吗? 读图、分析:(挂图) ;9;①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 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③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目标 ①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② 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4 教学方法设计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 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 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 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实验步骤;;13;14; (以上空白地方由学生

文档评论(0)

moxideshij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