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水利信息化一期设计方案和对策.pdf

襄阳市水利信息化一期设计方案和对策.pdf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襄阳市水利信息化一期系统 建设方案 word 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第 1章 概述 1.1 建设背景 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地理位置位于秦岭余脉与大巴山、伏牛 山相围而成的汉水中游南襄盆地的南部。襄阳地理范围为:北纬 31° 14′~32°37 ′,东经 110°45 ′~113°43 ′,年平均无霜期为 241 天, 年均降水量 878.3 毫米。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 1987 小时,年均气 温 15.1 ℃-16.9 ℃之间,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 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 等特点,襄阳天热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唐白河 交汇在襄阳境内,并形成小清河与汉水在襄阳市区内合流,构成了襄阳 市“一江两河,一心四城”的自然地理景观格局。 襄阳市由于地处山系环绕的盆地边缘,其地貌变化多姿,属于中国 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构 成汉江夹道向宜城开口的不规则盆地。北部地处武当山、桐柏山之间, 为波状土岗, 素称 “鄂北岗地”,西部为荆山山脉接武当山余脉的山区, 南部为低山丘陵区, 中部为汉江和唐、 白、滚、清河冲积的较开阔平原, 东部为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全区岗地面积占 65.8%,低 山丘陵面积占有 13%,沿江河冲积平原占据 21.2%。 襄阳市位于汉水中部,辖区内汉江长度 195 公里,形成了以汉江为 主,清河、唐白河、滚河、南河等几大水系为主的水资源布局。水资源 总量约为 16 亿立方米,襄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1300方,为全国人 均水平的 60%,世界人均水平的 15%。襄阳市耕地面积 726 万亩,年农 业灌溉需水总量基本满足。由于气候特点,襄阳市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汉 word 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水水系,支流水系分布基本覆盖了襄阳市行政区划的大部分地区,水资 源总量基本能够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及当前规模下的工农业用水, 用水矛 盾主要集中在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差异化和部分区域受气象条件影响而 出现的过于集中的暴雨过程, 襄阳市及其下辖县市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 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西南部的南漳、保康、谷城降水较多易涝、东北部 的枣阳降水较少易旱,从而也形成了襄阳防汛与抗旱共存的特殊局面, 对水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 1.2 建设目标 健全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体制,统一标准规范,加强人才培养,营 造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 完成襄阳市防汛抗旱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和综合 数据库、软硬件支撑系统的建设,全面启动防汛抗旱综合信息查询、业 务管理电子化,提供满足防汛抗旱业务需要的信息化服务,提高襄阳市 防汛抗旱信息化管理水平。 1.3 建设范围 1.3.1 业务范围 本项目建设的信息化平台主要应用于防汛抗旱管理、水资源管理、 水利工情管理等。具体包括基础水雨工情查询、水库水情可视化显示、 流域实时水雨情信息、流域径流预报、防汛预警与调度方案管理。 1.3.2 应用范围 本项目建设的水利信息化平台应用于襄阳市水利行业, 包括水利局 直属单位、各市县机构、各镇水行政主管部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1****9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