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正式版.docx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正式版.docx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 第三单元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 百家争鸣 ” 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源 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 “ 显学 ” 。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 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 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 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 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古代 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 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 第 1 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概念阐释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中“百家”意指其多,在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争鸣”意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墨、儒、道、法诸子百家的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 动作用。 轻巧识记 —— 百家争鸣 辨析比较 —— 孔子的 “ 仁 ” 与孟子的 “ 仁政 ”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施政纲领 —— “仁政”。 [史论术语 —— 填后背诵 ] ①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②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 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在逻辑学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这些 学派的思想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 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概念阐释 —— 大一统 《公羊传 ·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 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汉书 ·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轻巧识记 —— 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论术语 —— 填后背诵 ] ①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③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1.《论语 ·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述而》 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 )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 .关注现实 解析:选  D  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对如何与人相处都不清楚的话、  连现实 生活都无法正确对待的话,  又如何能够处理与虚幻的鬼神以及死亡的关系,  即要求人们首先 要注重现实,注重人类社会本身,故  D 项正确。 2.《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 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 ( ) 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 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 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 解析:选 D 从 “ 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 民心无常, 惟惠之怀 ”“ 商人失国归咎于德 行败坏 ”“ 不恤民力 ” ,可知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故 D 项正确。 3.《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 《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 无论孔孟之道, 老庄学说, 还是《孙子兵法》 ,抑或是 《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 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易经》 ( ) A.是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B.其思想广泛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C.是古代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D.是后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