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流时空卡口与系统仿真实验预测.docxVIP

旅游流时空卡口与系统仿真实验预测.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流时空卡口与系统仿真实验预测 张瑛 赵建峰 [摘 要]旅游流时空卡口的提出,为景区环境容量动态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尚不能满足景区环境容量主动预前式的适应性管理需求。该研究以适应性管理为理论基础,试图将旅游流时空卡口理论与系统仿真实验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套景区日常环境容量主动适应性管理方法。文章首先回顾了旅游流时空卡口理论并修正了其识别方法;其次,以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地,借助WITNESS仿真平台建立景区系统仿真模型;最后,进行系统仿真实验,预测了不同游客规模下,旅游流时空卡口的分布差异。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流时空卡口理论与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理论,在推动其从理论构想向景区日常管理实践、从被动补救式管理向主动预前式管理转变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旅游流时空卡口;旅游环境容量;系统仿真实验;适应性管理;旅游者行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20)09-0053-10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0.09.010 引言 旅游已成为现代公民普遍的生活方式。然而,游客规模的迅速增加给景区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加剧了景区环境容量管理压力。长期存在于旅游资源利用、游客安全保障和旅游体验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致使游客拥挤、踩踏、滞留等负面事件频发。20XX年,原国家旅游局颁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试图在政策规定上推行景区环境容量管理方法,以防止上述事件发生。 事实上,景区环境容量管理一直是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研究成果对景区管理实践起到了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然而,这些基于静态化、粗放式的景区环境容量管理方法,面对大众旅游时代游客规模急剧增加、旅游时空集聚性增强等新问题、新特点时,逐渐失去管理效力。例如,近年来四川九寨沟景区、上海黄浦外滩陈毅广场、山东泰山景区、陕西华山景区等都曾发生游客滞留事件,引发社会热切关注。 基于旅游流时空卡口(spatio-temporal bayonet of tourist flows)的环境容量管理方法的提出,弥补了以往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理论粗放式、静态化的缺陷,为景区环境容量管理向动态化、精确化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1]。然而,该方法提出至今仍然停留在理论构想层面,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在实践中切实有效的管理框架与实操方法。其基于分别统计旅游者停留人数与停留时间的识别方法也有失精确。更为关键的是,当前适应性管理理念对景区环境容量提出了主动预前管理的新要求。但由于旅游流时空卡口管理方法所依靠的依然是过去调查数据或实时观测数据,使得景区环境容量管理的应对方式也只能是被动补救式的,无法发挥其最大的管理效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旅游流时空卡口理论并修正了其识别方法,其次尝试结合系统仿真实验方法,试图提出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景区日常环境容量主动适应性管理框架,进而架起旅游流时空卡口理论构想与管理实践间的桥梁。 1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与旅游流时空卡口理论回顾 1.1 环境容量管理研究进展 旅游环境容量(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TECC),又称旅游环境承载力、游憩承载量[2]。20世纪60年代,游客过量涌入旅游地引发游客体验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污染、旅游资源受损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学者将生态学中的环境容量理论引入旅游研究领域[3],提出旅游环境容量概念。经过多年发展,旅游环境容量已经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工具,在景区管理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 旅游环境容量最初被理解为一个精确的固定值,学者们试图通过各种指标构建测算模型,以求得该理想值,但却陷入数学计算的怪圈与泥潭[5-6]。而以该理念为依据的控制游客总量的管理方法也备受质疑[4, 7],旅游环境容量研究陷入困境。 20世纪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旅游环境容量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动态波动阈。随后,基于可接受改变的极限(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的、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动态管理理念获得广泛接受[7-8]。这种理念的转变来自对旅游环境容量时空分异特征与时空动态特征的深刻认识。 一方面,旅游环境容量存在整体与分区间、不同区域间的时空分异性特征。De Ruyck等分别刻画出整体容量和局部容量之间的区别[9],Wagar也提出社会游憩承载量在每个不同特点的地域并不总是相同的观点[10]。这种认识推动景区环境容量管理从基于景区时空均质假设的总体粗放式管理向基于时空分区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11]。当景区管理资源有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