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导学案6.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颂》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前反馈】 【学习目标】 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 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自主学习】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  ) 屏障( .  ) 一泻万丈( .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3、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4、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 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 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 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什么? 【展示交流】 【达标提升】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中,“体魄” 能否换成 “身躯” ? 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 ?(发挥你的想象) 【课后反思】 【知识链接 】 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 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 动和文学活动。 1936 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 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 年重新加入中 国共产党。 1938 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 年 1 月 , 率领抗敌演剧第 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 3 月, 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 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 ,4 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 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 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 表现出强烈 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 , 布局讲究 , 以黄河这 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文档评论(0)

187****5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