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民俗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俗学之粽子 通过学习民俗学,这一既贴近生活又有浓厚中国历史气息的学科, 不禁让我 对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转眼间,课程就结束 了,是到了写篇论文来总结的时候了,也算是给这门课程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就从我喜欢的美食着手,具体的,思来想去就以粽子为主题吧! 一、粽子简介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其定型于大约三千年前, 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美食, 是艺术性特型食品。 二、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 (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 “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 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 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 ,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 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 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 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 歌赋中屡有出现。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 “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 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 唤风绫扇小窗午。 ” 三、粽叶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 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 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 ——“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 ,对他说: “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 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 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四、粽子生活 说起粽子的生活,那自然要从粽子历史最悠久的嘉兴说起。 端午吃粽子是人 尽皆知的事,这里就说一些比较具有地方特色和浓郁地方民俗的事。 在嘉兴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些古老民谣: “南门大粽子,西门大靴子,北门 米贩子,东门叫花子。”“端午不吃粽,死了没人送” 。还有指天气的俗语“未吃 端午粽,夹袄勿可送”等。显然,粽子在嘉兴人生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1、沿街串巷卖粽子 20 世纪 20年代前,嘉兴市镇上经常有人手提木桶沿街叫卖粽子。这种粽子 都是卖者自制的本地糯米粽,包成三角形,品种也不少。有一种小粽子用一片竹 叶裹一只,清凉香糯,幼童也可一口吃一个。清晨听见屋外粽子的叫卖声,孩子 们就吵着要大人买作早点。 2、五七粽 嘉兴民间尖角粽代表素粽, 肉粽一般为长方形, 形似枕头,所以也叫枕头粽。 清明上坟时候用素粽, 但是,现在多数人家清明上坟也用肉粽。 尖角粽的另一个 用处是在一个叫做“五七”的习俗上,人死后七天,即需招魂。死者的亲人们需 解开捆粽子的稻草,叫做解结。用作贡品的粽子,因地区不同,从材料到粽叶都 有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 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 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3、清明苦粽子 嘉兴东郊清明节有裹苦粽子的习俗, 即粽子里不放肉馅, 用苦涩又略有清香 的箬叶裹糯米粽。 吃着清香略带苦味的粽子, 人们便知道, 一年中艰辛的劳动即 将开始。 清明过后天气回暖, 各种农事忙了起来, 吃苦粽子也意味着吃苦在先的 意思。 4、蚕信粽 嘉兴的海宁、桐乡等地是蚕乡,婚嫁流行“蚕信粽” ,源自蚕桑之乡“望蚕 信”、“看蚕花”习俗。女儿出嫁后第一年,要在夫家单独养春季“头蚕” ,以显 示新娘子手艺。在春蚕结茧之际,娘家人要带“蚕信粽”去探望,新郎家将粽子 分给亲友邻居食用。随后新郎家需要以粽子回赠新娘娘家,叫做“结了粽” (音, 可能不准)。海宁钱塘江镇一带,如果新娘未生子,娘家人就在大粽旁串一小粽 子,称“包子粽”。 5、夏至粽 古代不光端午吃粽子,夏至也吃粽子,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就是 夏至吃粽子。 现在海宁等地依然有吃 “立夏粽” 的习惯,而且要到外婆家去吃 “夏 至粽”。母亲带着孩子回娘家去吃“夏至饭,要天不亮出门,天黑才回家,不能 让孩子看到自家的烟囱,一整天不能吃自己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家里的东西, 甚至连水也不能喝一口。 此外,还有一种习俗, 就是在煮粽子时放入若干鸡蛋同 煮,称之为“百滚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