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中国的筷子
(一)中国的筷子
①古人称筷子为 “箸 (zhù)”,这个专称 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
①古人称筷子为 “箸 (zhù)”,这个专称 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
明代才逐渐称 “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 《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
明代才逐渐称 “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 《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
忌说 “住”,因箸同 “住”音 ( “住”,慢),所以要把 “住”改为 “快”,
忌说 “住”,因箸同 “住”音 ( “住”,慢),所以要把 “住”改为 “快”,
“箸”便叫成 “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 “箸”为 “筷”了。
“箸”便叫成 “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 “箸”为 “筷”了。
②用筷的历史,已有 3000 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在使用象牙箸。
②用筷的历史,已有 3000 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在使用象牙箸。
③筷子的形状,最初是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 “箸”,都
③筷子的形状,最初是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 “箸”,都
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
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
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 20 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
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 20 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
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 20.3 厘米,宽 0.4 厘米。到了宋
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 20.3 厘米,宽 0.4 厘米。到了宋
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
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
24 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分清了。
24 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分清了。
④制箸的材料,通常采用竹、木。如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
④制箸的材料,通常采用竹、木。如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
筷,广州的乌木筷等。此外还有采用铜、玉、骨、银等材料的,如北京的雕
筷,广州的乌木筷等。此外还有采用铜、玉、骨、银等材料的,如北京的雕
琢玉筷,广州的象牙筷……
琢玉筷,广州的象牙筷……
⑤筷子挺直,宁折不屈。唐玄宗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
⑤筷子挺直,宁折不屈。唐玄宗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
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 《咏竹箸》一诗写道: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
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 《咏竹箸》一诗写道: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
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情
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情
景,也赞颂了像筷子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景,也赞颂了像筷子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1.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有 ( )。(多选题)
1.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有 ( )。(多选题)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1)第④段中的 “通常”一词去掉后表达效果不变。( )
(1)第④段中的 “通常”一词去掉后表达效果不变。( )
(2)古代的筷子和现在的筷子形状是一样的。( )
(2)古代的筷子和现在的筷子形状是一样的。( )
(3)安徽出土的铜筷属东周时期,云南出土的铜筷属春秋晚期。 ( )
(3)安徽出土的铜筷属东周时期,云南出土的铜筷属春秋晚期。 ( )
3.有几位同学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了这篇短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