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飞来峰》王安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
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作者】
王安石 (1021—— 1086),字介甫, 号半山老人, 北宋大政治家, 当过宰相,
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
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
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背景】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
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
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
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 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
不畏困难的心怀。
【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
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
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
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
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
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 ”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
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 :“故邪臣之蔽贤,
犹浮云之障日也。 ”王句即用此意。 他还有一首 《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
时黯暗犹承误, 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 最可怕者莫甚于 “浮云遮目”、
“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
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
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 ,但
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
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
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
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
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
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
抱负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选择题: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不畏 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 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
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 ,与杜甫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
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解析】D.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
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
2、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