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1整式.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2.1 整式 2.1 整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 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 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你坐过火车吗 .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 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 100 千米 / 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 120 千米 / 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 2 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3 小时呢? t 小时 呢? (2)字母 t 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 ?如果用 v 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 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 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例 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 p 元,按 8 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 n 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 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1 /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2.1 整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 a cm,高是 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 积; (4)用式子表示数 n 的相反数 . (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 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 ) 活动一: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 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 二、学习新知: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 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数与字母的积 ,像这样的式子叫做单项 式 . 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 2、 -3, 、a 2.练习:判断例 1 中所列式子在哪些是单项式? (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 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 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 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 接着让学生说出这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 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 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例 2:用单项式填空 , 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 (1)、每包书有 12 册,n 包书有 _____册. ( 2)、底边长为 a, 高为 h 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_____, (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 a, 高为 h, 它的体积是 _____. (4)、一台电视机原价为 a 元, 现按原价的九折出售 , 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为 ____元 ( 5)、一个长方形的长为 0.9, 宽为 a, 面积是 ____ 字母表示数后, 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你能赋予 0.9a 一个含义 吗? 2 /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2.1 整式 通过其中的例题及练习,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 π 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 1 时,“ 1”通常省略不写;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三、课堂小结 :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 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 59 页: 1, 2。 3 / 3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