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总结.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近代服饰的变化 1、男装: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女装:旗袍【晚晴 宽松肥大】 改良旗袍【民国 合身适体,短袍窄袖】 2、中山装流行的原因: 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反映民主共和思想 B.适应了中华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需要 C.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优点(中西合璧),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变化特点: A、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B、从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过渡 4、原因: A、外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B、内因: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二、现代——新中国服饰的变化: 1、50年代——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主的苏式服装 【原因: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援助中国建设(服饰受政治因素影响 )】 2、60中期-70年代末: 军装、“干部装” ,蓝绿黑白成为服装主要颜色 【原因:A.“文革”中极“左”思想、个人崇拜的影响;B.经济不发达,物资较匮乏 (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3、改革开放后:保暖 时尚、个性 【原因:A. 改革开放推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物资丰;B. 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受港台、欧美文化影响 】 三、社会习俗改变 1、近代婚姻风俗变化:A、传统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形式繁琐 B、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删繁就简、效仿西式婚礼 C、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时尚) 2、丧礼的演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和公墓。但是农村中更多的仍是实行传统丧礼,行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四、餐饮的改变 1、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影响最大,统称为四大菜系。 2、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西餐厅最初由外国人经营,顾客以在华外国人和归国华侨为主。之后西餐逐渐在华人中流行,各通商口岸出现华人经营的西餐馆,但中西餐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3、西餐影响国人的传统食俗。西餐中的食材进入百姓饭桌。西式糕点与饮料受国人欢迎,一批专业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了国人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住宅的变迁 1、鸦片战争前:普通民居都以四合院为主。 2、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开始大量涌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命名为“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中国民居开始融入西式建筑的特点,在天津、上海、厦门等沿海城市,出现了既保留原住宅特色,又体现西式建筑风貌的毗连式房屋。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同时西式家具也很受人们欢迎。 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 2、近代交通工具: A、民国时期,人力车 (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上海,天津便各有数万辆之多。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脚踏车)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有了“自行车王国”之称。【趋势:人力牵引—机械牵引】 B、 1865.4 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事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收回铁路权利运动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较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铁路,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6年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906年 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1924 上海公共汽车开始运行 1969年 北京地铁开始运行,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2003年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 20世纪20年代初 中国民航事业开始 30年代中期 民航事业已形成覆盖于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所有省份实现飞机的运营 2008年 中国民航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1.92亿人次 探究: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 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沿海显著,乡村、内陆缓慢 4、进程:起步晚,发展慢,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各种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近代交通和通信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A、外因:a、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对中国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b、外来交通、通讯技术传入,推动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物质条件) B、内因:a、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b、政府的大力提倡(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 c、群众反帝斗争的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