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学理论、汉语本体知识与教学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系.docxVIP

浅析语言学理论、汉语本体知识与教学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语言学理论、汉语本体知识与教学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系 【摘要】“唯理论至上”和“实践高于一切”都是两种非常偏激的对外汉语教学观,前者充分肯定语言学理论和相关汉语本体知识是外汉语教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很容易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无法有效的指导具体的教学;后者强调教学的“可操作性”,持有这样教学观的对外汉语教师倾向于在平时更多地积累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在操作层面确实要强于前者,但忽视了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其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必要理论支撑,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本文将简要的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技巧”的关系,并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技巧”二元论的观点。 【关键词】语言学理论 汉语本体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10-02 一、前言 如果说把一堂完美的汉语课,比喻成美味的水饺,那么,这水饺的“皮”就涉及到了具体的教学技能、授课技巧层面的内容;水饺的“馅”就是指教师对具体语言点的解释能力,安排相关练习等等,决定这饺子“馅”是否有“料”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对外汉语教师所积累的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本体知识的多寡。两者关系是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有馅无皮”根本就不能算得上是“饺子”,有些教师直接把理论语法直接搬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当中,根本不考虑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两者的区别,这种生搬硬套直接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有皮无馅”或者是那种“馅料”很少的饺子,相信大家是不太喜欢吃的,对于给留学生授课教汉语也是这样一个道理,教师的具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语法点的解释等方面,必须是要有着充足的语言学理论支撑才可以。我们反对“照猫画虎”式的教学:教师在知识积累层面忽视了汉语本体知识的重要性仅仅掌握一些“实战的技巧”——即只把教学流程、教学技巧这些“皮”用到课堂上,那么教师对语法点的解释能力、教学环节和练习内容的环节必然确实理论支撑,导致这些环节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理应坚持“理论”与“技巧”二元论的统一,接下来,笔者会从两个角度说明坚持这种二元论的必要性。 二、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本体知识可以提高我们对语法点的解释能力、保证练习内容的合理性 “饺子”有没有味道,首先要看“馅料”的质量,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时,要分清楚哪些“馅料”是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哪些馅料是专门针对理论研究。这就存在一个甄别汉语的理论语法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问题,所谓汉语的理论语法就是对汉语这一语言系统的进行全面、严谨的概括和说明,理论语法所关注的是对语言现象“全不全”的概括和“是否准确”的解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则是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建立的语法体系(注:以下称之为“教学语法”),“教学语法”是在理论语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调语法规则的实用性忽视理论分析。任何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在“上岗”之前必上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汉语,我们在这堂课上学到的汉语本体知识是完全用理论语法的语言进行阐述的,汉语教师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在“现代汉语”课上学的是理论语法,仅仅将汉语理论语法作为一般性的理论性知识进行记忆,不考虑这些语法规则是否适用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符合语言事实。试想,如果我们把这些理论语法直接套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在外国学生眼中,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和书本上所规定的知识点则都视为无条件遵守的“金科玉律”,如果将理论语法传授给学生,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生来说,能否理解都是个问题,更不要提流畅运用了。因此,教师不能直接把“冷冰冰”的理论知识生搬硬套到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对理论知识进行“二次加工”,是指转化成教学语法,而教师“二次加工”主要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 这一点笔者本人就有体会,笔者在本科阶段曾经带过留学生,教材采用的是《博雅汉语》,在教“优异”这个词时,直接照搬课本注解:excellent 、outstanding(英文注解)和“特别好,特别出色”(汉语注解),这个词的注解看似“准确”。可是,教的留学生按照这样的注解,在练习中造出了不符合汉语说法的偏误句(括号内是正确的用法): (1)a *我的发音优异(我的发音特别好)。 b *我在这部话剧里演得很优异(我在这部话剧里演得很出色)。 c *我以为他的办法优异(我以为他的办法特别好)。 现在反思当时的教学,教的学生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都是由于在具体教授过程中自“二次加工”功力不深。汉语教材是从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