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之思考.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之思考 摘 要: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信仰,是其三民主义的最终主旨与归宿,也是孙中山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反思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内涵。指出民生主义思想的阶级基础、解决民生问题的机制保障、社会发展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深度契合。最后指出,孙中山之民生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民生思想的理论警醒和现代借鉴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民生;三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6-0264-0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他为了拯救祖国,富强中国,把中国建成一个独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四十年共和国,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历史功绩,其中孙中山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最终主旨与归宿,也是孙中山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孙中山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民生思想具有现代理论借鉴意义。 一、民族资产阶级是民生主义思想的阶级基础 孙中山认为,我们要建立社会文明和推动道德进步,就需要实行以民生主义为主要核心的三民主义来造成一个新世界。这是因为,“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因为民生不遂,所以社会的文明不能发达,经济组织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发生种种不平的事情。像阶级战争和工人痛苦,那些种种压迫,都是由于民生不遂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1]。那么,民生主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孙中山说:“可以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1] 也就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活,实现农业现代化、开矿、建立和发展各种轻重工业命便是。” [2] 简而言之,民生问题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四种需要,一定要国家来担负满足这四种需要的责任。“如果国家把这四种需要供给不足,无论何人都可以来向国家要求。国家对于人民的需要固然是要负责任,至于人民对于国家又是怎么样呢?人民对于国家应该要尽一定的义务,像做农的要生粮食,做工的要制器具,做商的要通有无,做士的要尽才智。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1] 。 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是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就认为,一个国家正义的实现就是国家的各个阶层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尽义务,这是实现国家政治正义的重要基础,而管理国家的管理阶层是需要道德精英来完成的。孙中山同样认为,人民对于国家应该要尽一定的义务,像做农的要生粮食,做工的要制器具,做商的要通有无,做士的要尽才智。这是实现民生主义的重要前提,而且这种基础与前提是建立在公平与合理,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社会制度之上的。但是谁能够担当起这种前提性的社会制度的实现的主体,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里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可以担当起这个责任的。也就是,发展民生主义思想要以中产阶级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阶级基础,要由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来完成民生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和美丽图景。 孙中山对人民生活、农业生产的重视的观点,这实际上反映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倾向。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产本身。” [3] 但是,与马克思不同的是,孙中山认为,只有从人的生存需要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定律出发,在社会不同经济利益之间进行互相调和,那么阶级斗争则是可以避免的,而避免的方法就是积极发展中产资本主义经济,节制和控制大资本的产生。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不可避免。民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孙中山不是对社会制度的腐朽根源进行彻底的革命,而是通过社会政治理念来设计政治社会,脱离以唯物史观的观点对当时中国社会关系的考察,不免具有主观化与理想化的倾向。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的物欲膨胀和人的物化关系的片面发展。在物化的关系社会中,人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不可能做到所谓的各司其事、各尽其责的责任与义务。人的真正发展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够实现。“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4] 从这个角度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自身力量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一切力量和权力都来源于人民。为了得到广大人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