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学人“封建观”论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学人“封建观”论析 摘要: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代表了清末民初先进的中国人的封建观。他们论“封建”,遵循概念演化的合理路线——坚持古今义的既因且革,中西义的兼容并包。如此重构再造之新名“封建”,其内涵为贵族政治、领主经济,外延指殷周制度,也涵盖欧洲中世纪、日本中世及近世的同类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形态的共名。这种封建观较好地实现了概念演化继承性与变异性的统一,又初步达成中国传统史学概念与西方史学概念的通约与整合。然而,清民之际的论者,未能全方位考察社会形态,尤其缺乏经济的、社会结构的分析,故其“封建”观在理论上尚显单弱,不足以抗御后来兴起的强势的泛化封建观的挑战,故在20世纪30年代以降,逐渐隐退于主流之外,然其蕴藏的合理精义,值得我辈认真体味。 关键词:封建;封建制度;专制政体 中图分类号:K252/2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2-0087-07 在汉字文化圈,以汉字古典词“封建”对译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开始使“封建”具有普世意义的有两种人,一为来华西洋人,如长期定居香港的英国汉学家李雅各(1814-1897),他将《周易》译成英文时,即以feudal译“封建”;二为最初“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如林则徐(1785-1850)在《四洲志》中、魏源(1795-1857)在《海国图志》中也有类似译法。日本人也于19世纪70年代以“封建”对译西方史学术语feudalism,至19世纪80至90年代,“封建”已在日本成为一个流行的新名,它是这一汉字词古典义(封土建国、封爵建藩)与feudalism西方义(封土、采邑)相通约的产物。而恰在此时,中国人开始注目于日本的明治维新,借用包括“封建”在内的日译新名也自此开启端绪。经过一段消化汲纳,清末民初一些先进的中国学人形成自己的封建观,并以之表述、诠释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特定段落。 一、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用例 中国人最先称日本前近代社会为“封建”,并介绍明治维新“废封建”举措的,是清朝驻日本外交官黄遵宪(1848-1905)的诗文。 1.《日本杂事诗》的“封建”用例 黄遵宪是中国深入考察、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人。1877-1882年,他以清朝驻日使馆参赞身份,在日本度过四年多,直接观察、感受明治维新,并留下史志体的《日本国志》,以及吟咏日本政事、民情的《日本杂事诗》。两书的重点都在已进行十余年的明治维新。1882年春,黄氏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时译“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离日时写诗云:“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草完明治维新史,吟到中华海外天。”所称“明治维新史”,指《日本国志》(因该书重点在介绍明治维新史);所称“吟到中华海外天”,指《日本杂事诗》,此一诗集多有述及“封建”的处所。 《日本杂事诗》初版于光绪五年(1879),纵议日本国史、政情、民俗,关于日本政体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起承转合,多所涉及。 《日本杂事诗》卷1第6首,有“剑光重拂镜新磨,六百年来返太阿”之句,黄氏自注云:“源、平以还,如周之东君,拥虚位而已。明治元年德川氏废,王政复古,伟矣哉中兴之功也。”①讲的是自源氏、平氏形成武门政治格局、导致封藩林立以后,天皇成为类似东周天子那样的虚君,直至明治间废除德川幕府(1603-1867),才由六、七百年的封建制复归王政(中央集权制)。 《日本杂事诗》第31首有“国造分司旧典刊,华花莫别进贤冠。而今指令诸台省,押印唯凭太政官”之句,讲的是明治维新改变武门柄政,集权于中央的太政官。黄氏对这段诗句作注曰“犹变封建为郡县也”,此为画龙点睛之笔。光绪十六年(1890),黄氏在伦敦改订《日本杂事诗》,上述诗句变为:“国造分司旧典刊,百僚亦废位阶冠。紫泥钤印青头押,指令惟推太政官。”大意略同,而变封建制为中央集权制的含义更加明确。黄氏对这段诗作的注文曰: 上古封建,号为国造。奉方职者,一百四十有四。后废国造,置国司,犹变封建为郡县也。天智十年,始置太政大臣(三公首职,犹汉相国)、左大臣、右大臣,相沿至今。然自武门柄政,复为封建,太政官势同虚设。明治维新后,乃一一复古,斟酌损益于汉制、欧逻巴制,彬彬备矣。曰太政官,有大臣参议,佐王出治,以达其政于诸省。② 黄遵宪此一诠释,用语古雅,然其历史观念却相当先进,对日本从古代到近代政治体制的变迁,梳理得十分清晰:日本古代由封建变郡县,中世又从郡县复为封建,明治维新参酌中国秦以下的郡县制、欧洲各国近代政制,建立起以太政官为主官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日本杂事诗》光绪十六年(1890)改订本,对原本删7首,增53首,所增之一为: 呼天不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