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教案正式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探究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物体的浮与沉  课型  探究课 设计者单位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姓名  马 峰 1.课标分析 :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例如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 而物体的浮沉条件又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如何让学生从生活常识上 升到理性高度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教材安排 : 苏科版教材最新一版,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作了调整: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 ,知道了运动 状态和受力情况之间的对应。这为本节课的理论探究提供了基础。 3.引入设计 : 认知心理学认为, 教学效果往往直接取决于学生学习时头脑 中已具备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的认知加工,如果我们能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 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 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结构 .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 设计思路 已经知道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不管上浮下沉都会受到浮力作用” , 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浮力大的物体上浮,重力大的物体下 沉 ”,因此如何纠正学生原有认知的片面 , 是本堂课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环节设计: 通过学生 “看一看, 问一问” 提出问题, 然后通过 “猜一猜 ,做一做”获取方法上的具体感性认知。再通过“议一议,想一想”将具体方法 上升到理性层面“改变力”的大小。然后通过“理一理,说一说”梳理浮沉条件,并回过来解释刚才的实验操作。最后通过“读一读,试一试”升华到知识的拓展应用。 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以生活中方便取材为原则。根据教学设计和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用大苹果块和小樱桃对比,用小塑料瓶与大玻璃瓶对比,由于现在市场上的橡皮泥溶于水且学生不容易做成船形,我们用气球包裹了橡皮泥。 演示实验中精心挑选了铁球,木块。还制成了简单易行的“孔明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流程  1.知识与技能: (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 ( 2)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 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 ( 3) 通过讨论和归纳,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尝试用“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去探究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设置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产生成功的喜悦。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 让学生体验生活、 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 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 ( 浮沉子 , 孔明灯 ) ,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自主实验 “如何让上浮的物体沉下去, 如何让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并且能从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去分析其中的物理道理。 纠正学生的原有不全面的认识; 物体浮沉条件的得出。 物体上浮与下沉两 个过程与三个状态的区别。 演示实验:大水槽(底部垫海棉) ,小铁球,木块(小铁球质量大于木块质量),大实心球,盛有水银的透明玻璃瓶(带盖子) ,烧杯,鸡蛋,盐,酒精,玻璃棒 ,自制孔明灯。 学生分组实验:大烧杯( 2 个),用皮球包裹的橡皮泥,苹果块,樱桃,蜡烛,小塑料瓶(带盖) ,大玻璃瓶(带盖) ,颜料壳(铝皮) ,铁钉,石子,棉线等等。 动画课件:物体的浮与沉 课前探究 演示实验 自主实验 提出疑问问题 发现问题 感知方法 总结分析 课件演示 回头梳理 寻找本质 突破难点 强化表述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展示原有认知教师主导 师:同学们,前面一课时,我们已共同学习了浮力的有关内容,知道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但同学们是否想过为什么钢铁 制成的军舰会漂浮在海面上 PPT)?而潜水艇为什么能自由的上浮和下潜( PPT)?氢气球为什么又能腾空而起呢 PPT)?要弄懂其中的物理道 理,让我们共同走进本章最后一节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P95(板书课题)  师生共同活动 图 学生活动 例 教师活动 学生主体 设计意图 生:想知道其中的物理道 从上一节知识入 理 手,用生活中的常见现 象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为了探究物体浮与沉的 生: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了解学生的原认知,更 规律,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已经 好的建构新知识。考虑 进行了课前预习并进行了实验 . 到实验的准备采用了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 先了解录像的方法。同 看一看 问一问) 时为了不使学生一开始 师:演示实验 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起 就进入理性的思考,本 实验一:大实心球与木块。 思维冲突。 环节不要求学生做过多 实验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