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错别字的故事笑话
别字先生的故事
错别字,害人不浅,人们对它们深恶痛绝。古人用诗来讥讽别字先生,警示人们。
明朝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巴结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送去,并且先叫人把
帖子呈上。帖子上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了很是纳闷:为什么要送
我一筐琵琶?琵琶又为什么要用筐装?当知县看到筐里装的东西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
一筐新鲜的枇杷。知县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萧管尽开花。
有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个县令来当。一次,他想买补品补身
子,便对差人说:“你速去药店买三钱最好的鹿耳。”差人立即急匆匆来到一家大药店,
对老板说:“我家老爷吩咐,要三钱鹿耳。”老板皱着眉头,寻思良久道:“本店只有鹿
茸,无鹿耳。”差人急得哭起来:“小人买不到鹿耳,依老爷的脾气,定挨五十大板!”
老板见状,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
只因读书不用功,
错把鹿耳当鹿茸。
倘若办案亦如此,
多少无辜在狱中。
滩浒(虎)缘何读滩浒(许)
小时候读书,就有条经验,凡不认识的字,只要念其边旁,百分之六七十会念对。如
泳、咏、△三字皆念“永”,这叫“瞎字认半边”。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如果按
“认半边”的老经验去念,就要成为别字先生了。有个讽刺别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别
字先生)在看一本书看得很入迷,友人问他:在看什么书?答曰:《水浒(许)》。友人
不解,再问书中写些什么人物?答曰:有一李逵(达),搿二斧(爹),有万夫不当之勇
(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浒》。”这个笑话是编出来讽刺那些“别字先生”的,
未勉有点出格,因为把浒读成“许”,逵读人“达”,完全可能,把斧读成“爹”,勇读
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读某字的原音反而错了,“认半边”反而对了。例如滩浒岛
这个地名,就应读作滩浒(许),而不能读成滩浒(虎)。
据说,把滩浒读作滩“许”,还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传,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
(1689)南巡时,对海岛开发十分关注,指名要时任定海镇总兵黄大来前去护驾,多次亲
自向黄大来询问舟山的情况,黄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庙失修的情况后,康熙赐金千两,命
修复普陀山前后两大寺。
黄大来还携一部旧的志书,按照志书中的插图介绍海山的地理环境,康熙听得津津有
味,要过图边看边念:“舟山、岱山、鱼山、洋山……滩浒(许)”。黄大来和在场的大
臣都知道康熙读别字——把滩浒读成滩“许”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开了金口,
错的也对了,所以,不但没人出来纠正,反而也跟着康熙把滩浒读成滩“许”,并传令滩
浒岛附近居民,今后,滩浒只准念滩“许”。所以当地居民一直照念。直到本世纪 60 年
代,笔者去滩浒岛参观发展渔业生产情况时,岛上居民还是叫自己的岛屿为滩“许”。
别字先生自辩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
“你教书常念别字,是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
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 《民间笑话大观》
买千口猪
从前,有个县官写字很潦草。这天他要请客,便写了一张字条叫差役买猪舌。谁知“舌”
字写得太长,分得太开,差役误以为叫他买猪“千口”。这可忙坏了那位差役,跑遍了城
里,又到四乡去购买,
好容易买到五百口猪。他一想交不了差,便向老爷求情,希望少买五百口。
县官生气地说:“我叫你买猪舌,准叫你买猪千口呢?”
差役听了,应声道:“还好还好!不过以后请老爷注意,若要买肉,千万写得短些,不
要写成买‘内人’。”
有关错别字的笑话分类
一、谐音式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赶考,呆坐半天也做不出答卷。于是便想走后门中榜,就在试卷
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戚)!”主考官看后又好气又好笑,提笔批道:
“既是中堂亲妻,我定不敢娶(取)!”
二、对联式
清代一次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因不懂《书·秦誓》中“昧昧(想念深切)我思之妇”一
句的意思,将其写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