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车镇:云端耕田紫鹊飞
邹娜妮
水车镇以紫鹊界而闻名,紫鹊界以千年梯田名世。
紫鹊界梯田位于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境内,近年来声名鹊起,逐渐走出深闺,走向世界舞台。紫鹊界梯田景区入选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新化、湖南乃至全国的“文旅名片”。水车镇域内除了4A景区紫鹊界,还有“中国最美乡村”正龙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宗祠等。水车镇党委书记肖勇平说:“千百年来,村民们在云端耕种,形成了极具本土气息的农耕、美食、山歌、武术、傩戏等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一方水土造就壮丽“大地雕塑”
晨曦、农家、炊烟、梯田层叠交错,远远望去,大大小小依山就势,飘带般顺坡递进,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
紫鹊界梯田形成于何时?经考证,宋代建县前梅山峒蛮在此聚居,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宋时汉族大量迁入,农耕文明逐渐取代渔猎生活成为紫鹊界主流,宋廷“给牛贷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的“对口扶贫”政策,使中原稻作文明迅速输入,紫鹊界梯田初步形成规模。明代实行“人口增多,政绩考核,税收减免”,紫鹊界一带形成大规模汉人村落,大量开垦梯田,梯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层层叠叠、曲折有致的“大地雕塑”基本成形。因此,紫鹊界梯田是瑶、汉等多民族的劳动结晶,历史可溯2200多年。
紫鹊界梯田之所以让人们津津乐道,是因为它的特点——“小”“多”“高”。紫鹊界梯田“小”,小到耕牛无法转身,小到最窄处只插得下一蔸禾,小到传说中老农的蓑衣斗笠能盖住两丘田;紫鹊界梯田“多”,多到仅核心景区就有8万亩;紫鹊界梯田“高”,高到在海拔500米到海拔1200米之间,层叠达400多级。
紫鹊界梯田与其他梯田相比的独特之处是山上的“隐形水库”:山顶植被土壤涵养水分,通过泉眼渗透,循着毛细血管般的简易水圳,润泽万亩梯田。紫鹊界坐落于雪峰山脉东麓,地处低海拔向高海拔过渡的亚热带,雨水较多,山体系不渗水的花岗岩,地表是花岗岩风化物与黏土混合形成的土壤,蓄水性能很强,哪里需要水,挖一个缺口,地下水就从缺口中冒出来。紫鹊界地表土层厚,土壤黏性强,有利于筑坎,因此形成了“山有多高田便有多高”的奇特风貌。“水圳的水不能随意截流,哪个泉眼管哪些田,都是定了的。”回乡办起合作社的85后农民奉玉辉说。
据水车镇文化站长罗中山介绍,多民族的交流碰撞,创造了伟大的梯耕稻作文明,而且在漫长的岁月中,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了梅山文化,水车镇也因此成为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文创产业让古老村落焕发新光彩
“特色美食、山歌、武术、巫傩、医药、草龙舞……近年来,水车镇对极具本土特色的文化进行挖掘包装,形成特色文化产品,丰富着景区内涵。让这些独特的文化重新焕发异彩,是我们的责任。”肖勇平介绍道。
美食,拉近水车镇与世界的距离。镇党委宣传委员叶志峰对美食如数家珍:“三合汤辣得得劲,泥鳅拱豆腐鲜又香,穇子粑蒸鸡颜值高口味佳。”透明如琥珀的鱼冻,分层如山岩的腊肉,酸甜又爽口的樱桃……让游客赞不绝口。目前,水车镇有18个专业种养合作社,部分实现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风干板鸭、红薯干、沙参、米酒等特色农产品,每年供不应求,优质紫米能卖到每公斤160元至200元。
“水车镇的灵与魄,在梯田,也在文化。”山歌记录者罗绍基说。他用3年时间,走访50余位歌手,采录了230余首山歌。每一首山歌背后都是历史的见证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游客有要求,“老牌紫鹊楼”主人杨远民便会开锣亮嗓:“对门情姐行路移啊个移,各个嗯身穿八幅罗裙嘞一崭齐……”
旅游鼓起了村民的腰包,紫鹊界农民闯出一片新天地。“这里的土地、空气和水,不是用钱买得到的。”紫鹊界村永幸农家乐老板娘罗铁平由衷感慨。2005年,她跟丈夫办起了景区内第一家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她又第一个搞起了民宿。今天的水车镇,民宿、农家乐、酒店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
在紫鹊界山脚下的潇湘木雕公司,一批刚从紫鹊界下来的深圳游客兴致勃勃地参观选购。游客曾石榆是一名画家,是紫鹊界常客,“紫鹊界不可复制,百看不厌。”木雕公司有53名工人,包括18名残疾人,16名贫困劳动力。创办人奉湘波说:“紫鹊界给我们的木雕创作注入了灵感和活力。她越来越火,我们的作品也走得越来越远。”娄底市残联副理事长刘妍熙说:“潇湘木雕公司充分挖掘紫鹊界的底蕴,在解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方面,闯出了一条‘文创脱贫的新路子。”
流量经济下的文旅产业
紫鹊界山陡田窄,至今依靠人工耕作。
田埂上,拿出手机,打开摄像头,绕着插秧的村民拍一圈,加上“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丽的”配音——小伙陈熙拍摄的一条抖音,轻松收获19.5万播放量:“真是魅力杠杠,流量擔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