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19之一】学习《论语八佾第三》有感交流.docxVIP

智慧树【19之一】学习《论语八佾第三》有感交流.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论语·八佾第三》感悟与交流 感恩南怀瑾老师《论语 别裁》透彻的开示! 题解:八佾:佾与仪同音,仪式。古代八人一排共有八排的一种舞蹈,也叫八佾之舞。在周朝时,中央政府是周天子。天子举行国家大典时,代表国家的精神,用作余兴的舞蹈,典礼开始的礼乐等。天子以下的诸侯之帮,只能用六人一排的叫六佾;诸侯以下的士大夫、大臣等,只能用四人一排的叫四佾等。这是固定的等级形式。周朝的礼乐、衣冠、文物等,都有周详严谨的规定。 礼:是中国文化中主要的一环,所以我们要学习中国文化,五经中《礼》这部书是一定要研究的。 《学而第一》是个人求学的宗旨;《为政第二》是为了学的外用;《八佾第三》是把个人的内明圣学,乃至于外用为政,综合起来的文化精神。从讲故事开始: 【感悟交流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忍也! 周朝发展到春秋后期时,当时有孟孙、仲孙、季孙三大家族掌控大权,国君也拿他们没办法,当时鲁国的国君就这么可怜。 季家这位权臣,有一天高兴起来,开家庭舞会,按当时的规矩,他只能欣赏四人一排的舞蹈,但他早已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要与中央抗衡,居然摆出了八人一排的舞,完全是天子的排场。 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就说:“是可忍也,孰不忍也!” 季家竟然能忍心做“八佾舞于庭”的大逆不道的事情,还有什么事情(诸如叛变、造反、篡权等)他不忍心去做的事情呢? 是:借指“八佾舞于庭”这件事,孰:即…还有 孔子通过“八佾舞于庭”这件事,断定季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感悟交流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还是这三家权臣,他们不但眼里没有头顶上司鲁君,连中央的周天子也没放在眼里,不但“八佾舞于庭”,还在家宴完了客人撤席时,奏起了天子所用的国乐来! “彻”撤要撤席,雍:就是天子所用的国乐。所以,孔子引用古诗“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意思是说:在中央政府天子奏“雍”这支国乐的时候,天子站在中央,辟公(当时的诸侯)站在两边拥护着天子。然天子从中间走过。因为天子本身代表着国家的精神,态度也很严肃,绝对不会左右乱看的。而现在这三家权臣,拿了中央天子专用的庄严的国乐在家里开舞会,真不知道他们的用意何在呀! 换句话说:意思是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是由哪些有权势人的所引导的。 所以孔子就非常感伤,接着感叹起来。 【感悟交流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中心思想的话,那么“如礼何”?文化对他有什么用。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己省悟,那么文化艺术对他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乐何?)文化是靠每一个人自觉、自发、自省、自悟的。文化不是法律,是不能够由他人来管的。谁悟,谁省,谁得! 由孔子对礼乐的感叹再转到: 【感悟交流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这个问题太大了。孔子在这里没有跟他谈哲学以及文化的精神等大问题,只是简单答复了关于礼仪的问题。孔子说:礼仪的过分铺张就不合理,宁可简单隆重;办丧事太轻率了也不好,宁可取悲戚的态度。 我们今天的礼的社会现象,与孔子所感叹的情况恰恰相反了:礼不从简而铺张浪费讲排场;丧不从悲而从简等等。孔子当时对文化的衰败非常感叹,故此,他的结论是: 【感悟交流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的思想是以文化为中心的。凡是没有文化教育的落后地区,都成为夷狄。 孔子说:那些野蛮而落后地区的人,虽然也有酋长,君主,但只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商朝,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不朽,因为他有文化。换句话说:有政权的存在而没有文化的精神,那有什么用呢?因此,文化精神一定要建立。承传道德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历史责任!再看下面,季氏的野心越来越明显了: 【感悟交流6】季氏旅于泰,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泰山是当时文化精神的集中点,也是因为中国古代人相信天道,国家政权太平了,上泰山去祭告天地,这叫“封禅”。告:祷告,而季家旅于泰山以打猎为名,去祷告神灵保佑他造反、篡权,这个政治内幕,孔子通过观察分析当然知道。所以,他对学生冉有(季家的大管家)说:女弗能救与?你不能救他们季家吗?他们这样做一定会失败的,而且一定会全家性命丧亡。他们怎么可以做这样狂妄的事! 冉有答复老师说:不能救,因为冉有讲的话,他们也不会听,所以冉有做不到。孔子叹口气说: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季家也和一般人家一样,他想造反,到东岳泰山去拜神,如果有神的话,难道还不如林放吗?因为林放虽然是个普通人,他都知道问礼的根本是什么,而一个正直聪明的东岳泰山之神难道还不如林放这个人吗?他怎么会帮季家那样造恶之人呢? 【感悟交流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