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滩河运盐船的起源传说与形制特色.docxVIP

龚滩河运盐船的起源传说与形制特色.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龚滩河运盐船的起源传说与形制特色 编者按:本文系译文《长江上游盐井河段歪头运盐船的历史与制造技艺》(刊载本刊2017年第3期)的姊妹篇。Notes on the Crooked-bow and Crooked-stern Junks of Szechwan,译作《四川歪头船和歪屁股船的笔记》或《四川的运盐船》,属于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为中国海关副巡江事务长的英国人G.R.G.Worcester(一般译作夏士德,1890—1969)所著,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统计科1941年印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作者在四川及长江沿线的实地考察,记录自流井地区的盐井、运盐船、运盐线路以及龚滩河的歪屁股运盐船。本文内容节译自《四川的运盐船》,标题为译者所拟。 涪州的运盐船不是中国唯一一种尾部扭曲的船只(已知另有三种此类型船只在扬子江的其他支流使用),这些特有的船只在涪州城区以下的河段、龚滩河上行使,因其扭曲的尾部而尤其显眼。 经水路通达涪州很困难,所以尽管有不错的货源,但涪州并不是一个内河轮船的常规停靠港。因此,歪屁股船也就鲜有出现在邻近地区。这些船很少离开龚滩河,其设计古怪的名声也仅限于扬子江上游。歪屁股船的名声不仅因为它们的奇特外观,而且在于它们还可以驶过龚滩河——这条被认为没有船只敢穿过的最为汹涌危险的河流。尽管龚滩河中充满着困难和危险,但其一度是广州和中国西部之间商路的重要纽带,直到1861年扬子江上蒸汽轮船的出现,龚滩河航运才逐漸衰落。 龚滩河(Kungt’anho或River of the Rapid of Kung)部分河段被认为是小河(Hsiaoho或Little River),这是对扬子江上游大多数支流的一般称呼。这条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清澈河流在重庆往下大约65英里处的涪州汇入扬子江,该河流是重庆与下游约600英里外的洞庭湖之间唯一一条重要支流。 龚滩河的航道约为360英里,但是船只航行必须分作五段完成,要将货物从一个可航行的河段转装到另一段。歪屁股船从涪州上行大约200英里到达龚滩,这是船只航行面临的第一个障碍。 从河口上行的数英里内,龚滩河静静地流淌在绿色掩映的斜坡之间,即便是盛夏也非常平稳,在漫山野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别致。再往上游而去则是急流激荡充满危险,以至于当地传说,掌管龚滩河的是一条退隐的老龙,这条龙的工作十分清闲,因为不会有任何船只尝试在这种危险河段航行。巧圣鲁班(Lu Pan)受到这条龙自夸之言的刺激,打算建造一种可以在龚滩河航行的船只从而给这条龙找点事做。在此背景下,他设计出了形制特殊的歪屁股船。这种船安装有两个橹,借此可以驶过危险的羊角滩(Yangchiot’an或Goat Horn Rapid)。 歪屁股船的出现增加了这条龙的职责,这条龙恳求巧圣不要再造船了。最终他们达成谅解,只要巧圣能建造一座不使用任何钉子的木塔,这条龙就承认自己偷懒并同意建造更多船只。 巧圣轻松地完成了建造木塔的壮举,至今这座小小的木质宝塔仍矗立在扬子江左岸,塔对面就是涪州。该塔是为了纪念巧圣,也是这条龙今后必须尽职尽责关心龚滩河上船员安危的证明。 通过船员口耳相传的故事我们知道,人们把自流井歪头运盐船的设计归功于某种神化的或半神化的启示。有意思但并不意外的是,龚滩河的歪屁股运盐船的发明也被认为来自巧圣鲁班(Lu pan)。 这些船被涪州当地居民称作歪屁股(wai-p’i-ku),意即歪尾船(crooked-stern junks),而船员和木匠把它们称作厚板船(hou-pan-ch’uan或thick-plank boats),或者简称厚板(hou-pan)。它们或者全部,或者部分用红椿(hung-ch’un)建造,这是一种拥有部分英国榆树特点的树木,尽管其颜色类似桃花心木。造船者也偏爱枫香(Fêng-hsiang或称maple),但他们总是用柏木(pai-mu或称cypress)做防水隔板。 建造歪屁股船的第一步是在地上并排铺放5块或5块以上、长30英尺以下且长度不等的木板,这些就是底板。其他的板通过镶嵌的方式与这些板相连,这样从船尾向前延伸到第一个隔板,从而形成船只纵向的主体部分。每个板上都预先用钻子凿出一个孔,通过斜着敲入的长长的直角夹钉将底板相互并联。船底就这样制成了。之后将其一端吊起到距离地面5英尺,放到一根支柱上面,在船底外侧涂上厚厚的泥层,而船底内侧则用水浸泡。船底吊起的一端用大火炙烤,经过调整使得最大火力集中在斜穿底板的AB一线,如图二所示: CD一端板上放置大量的石头,大约两个小时后,整个ABCD区域会沿着AB一线弯折。木板经常出现裂痕,但只要不会导致渗水就没关系,在船上总会出现上述炙烤的痕迹。冷却后,底板被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