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礼记》二则相关资料:《礼记》介绍.pdfVIP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礼记》二则相关资料:《礼记》介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教授弟子的六经中的 “《礼》”,后来称 《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 诸礼的 “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 “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 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 称之为 “记”,属于 《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 “记”依然不少,《汉书 ·艺文志》所载就有 “百三十一篇”。《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 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 《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 《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由于 《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 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 《大戴礼记》; 二是他的戴德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 《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 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隋书》《唐书》《宋书》 等史乘的 《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 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 “《礼记》”。 宋代理学家朱熹选其中的 《大学》、《中庸》,与 《论语》和 《孟子》,合称 “四书”,用 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 主要注本: 汉代郑玄注本 唐代孔颖达 《礼记正义》 宋代卫湜 《礼记集说》 元代陈澔 《陈氏礼记集说》 元代吴澄 《礼记纂言》 清代江永撰 《礼记训义择言》 清代朱彬撰,饶钦农点校 《礼记训纂》 清代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 《礼记集解》 清代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最通用) 《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 《曲礼》,终于 《丧服四制》,但因 《曲礼》、《檀弓》、 《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 归类方法进行研究。 东汉郑玄将49 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 近代梁启超则分为五类:一通论礼仪和学术,有 《礼运》、《经解》、《乐记》、《学记》、 《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篇。二解释 《仪礼》17 篇,有 《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篇。三记孔子 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 《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问》等。四记 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有 《王制》、《曲礼》、《玉藻》、《明堂位》、《月令》、《礼器》、 《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文王 世子》、《内则》、《少仪》等篇。五为 《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梁氏 的归类划分,对我们有一定参考价值。 分篇介绍 (1)《曲礼》上、下篇所载大多是周礼的一些微文小节,如言语、饮食、洒扫、应对、进 退之法等,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的相关内容。 (2 )《檀弓》上、下篇大多数是讨论丧礼的文字,基本是就事论事,互不关联,显得结构 零散,其中一些章节,义理、文采俱佳。 (3 )《王制》记载古代王者治理天下之制,包括封国、爵禄、职官、祭祀、丧葬、巡狩、 刑法、养老、选拔官吏、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4 )《月令》按一年十二月,逐月记载每月的天象特征和天子所宜居处、车马、衣服、饮 食及所当实行的政令等; 《曾子问》记曾子与孔子之间有关丧礼及行吉礼时遭丧变故应如 何处理的问答之辞。 (5 )《曾子问》以孔子与曾子答问的方式,对丧制和丧服方面,作比较深入的特殊问题的 讨论,以补仪礼之不备。 (6 )《文王世子》讲述太子的教育问题及有关教育制度、人才选拔的办法等。 (7 )《礼运》借孔子之口论述礼的发展演变和运用。 (8 )《礼器》论述了制礼、行礼的原则和各种表现形式,并说行礼要与所用器物相称。 (9 )《郊特牲》是一篇杂记诸礼和阐发礼义的文字,涉及较多的是祭祀礼。 (10)《内则》记述家庭内的礼则,如侍奉父母、孝敬公婆,兼及饮食制度等。 (11)《玉藻》记天子和诸侯的衣服、饮食、居处及其后、夫人、命妇的服制等。 (12)《明堂位》记述周公于明堂朝诸侯之位、周公的功勋及鲁国因周公可用虞夏殷周四代 礼乐服器和职官等,多为鲁人自夸之语。 (13)《丧服小记》杂记丧服制度,偶及宗法制度和庙祭制度。 (14)《大传》杂记宗法制度,兼及祭法和服制。 (15)《少仪》类似 《曲礼》,记琐碎细小的礼仪,如相见、宾主交接、洒扫、事君

文档评论(0)

金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