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空间建设 PPP 项目 合理化建议
7.1.1.6.1 统筹规划,一体化设计
统筹规划,一体化设计是地下空间建设开发的关键。地上与地下结合统一规划,可以合理布置地下空间的功能,增强地上地下的联系性,相互促进,达到地上建筑与地下空间的共同发展。整个地区统一规划,可以增强各部分地下空间的相互联系,产生集聚效应,尤其是商业,可以将更多的人流引入地下商业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连续的空间体系,然而城市中心区交通的建设却经常忽略这一点,从而破坏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连续性。由于地下空间本身具有开发上的不可逆性,开发建成后很难再恢复原状或者进行大幅度的改建。没有从宏观上确立交通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和影响,没有从整个城市的规划视角进行预先控制与引导,没有将交通地上地下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建设。对交通的空间环境资源缺乏宏观地、有远见地调研、评估与分析,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使得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相互紧密融合,才是节约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最佳途径。
7.1.1.6.2 科学布局,综合开发
城市中心区交通作为汇集了各种城市公共功能并向其周
边地区辐射的核心,本身应当具有吸引大量人流和集聚各种城市资源的优势。
图 7.1.1.6.2-1 地下空间联系轴规划示意图大多数城市中心区交通的地上地下空间处于各自分散、
自主开发的割裂状态,与周边空间和市政设施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有机整合和综合开发,使得城市中心区交通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或失衡,甚至为后续发展带来障碍和隐患。
以地铁 4 号线、 11 号线、 13 号线及 15 号线建设为契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空间主骨架。以地铁站点建设
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周边地块地下空间,并实现连通,形成地下空间综合体。以新建项目地下空间配建为基
础,鼓励开发主体合理扩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尽可能相
互连通,形成网络。结合浦口火车站的保护和有机更新,最
大化地挖潜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价值。充分利用规划城市广
场、绿地建设开发地下空间,实现复合开发模式,弥补地上
部分城市功能,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
7.1.1.6.3 地下综合体开发引导
注重地上地下功能的协调布局,合理引导地下空间的业态。引入小型电影院、画廊、小型文化展览馆等文化服务设施,对中心区商业区块内其他集中式、高档次的商业空间是一个很好的错位补充。
开辟连续的地下街辅助解决地面交通问题。结合轨道交通站及大型公交枢纽进行方便换乘,实现人车分流并缓解中心区地面停车空间的不足。
关注地下综合体的人性化设计。地下综合体空间环境设计应多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创造具有良好的方位感,轻巧而
非沉闷的、 开阔而非压抑的、 明亮而非昏暗的地下空间环境。
同时,通过清晰的标识系统和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形成具
有不同文化涵义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形象。
注重地下综合体的安全及防灾。一般来说,地下空间对于各种外部发生的灾害都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但地下商业空间内人员集中,可燃物多,方向感差,疏散困难,加之其相对封闭的特点,一旦火灾、爆炸等灾害发生,要比在地面
上危险的多,因此在地下综合体设计和经营管理中应特别注
重防灾及安全疏散问题。
7.1.1.6.4 地下商业街布局引导
1)规划适宜合理的商业布局
无论是整体规划开发还是采取招标进驻方式,都需要对
整个地下商业街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或者将街区划分为不
同的功能区,各个功能区销售某一类别的产品;或者将街区
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其销售产品的品质与价位应确定在某一
水平上。以详细的分析为基础,作出得当的商业布局,才能
营造出活跃的商业氛围。
图 7.1.1.6.4-1 地下商业街功能区规划效果图
2)增加地下商业街的通达性
轨道站点特别是转乘枢纽站往往是人流量较大的场所,
也通常成为商业聚集的黄金地段。地下商业街的发展应当与现有的地下交通枢纽相连接,一方面,方便消费者搭乘轨道到达,实现从交通站点到地下商业街区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交通站点的商业化程度与舒适性,缓解消费者搭乘交通线路的枯燥感,增强其消费愿望。因此,地下商业街区应当与交通线网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开通通向地下商业街的交通站点出口,同时注意商业街与交通站点商业风格的搭配与协调。
图 7.1.1.6.4-2 地下商业街衔接效果图
3)注重地下公共空间的营造
地下商业街与地上商业街区的重要不同在于其封闭性,
尽管通过商业营建和改造,可以将地下商业街打造成具有文
化氛围和购物愿望的商业环境,但仍然难与透光、通风的外
部自然环境相媲美,会给消费者和商家一定的压抑感。为了缓解这种不适感,地下商业街的发展不能仅关注其商业功能,还应当营造适当的公共空间,提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安全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docx VIP
- 托福写作172句型.doc VIP
- 三级助听器验配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 Unit 7 Happy Birthday第1 Lead-in Cartoon time三年级英语上册练习(译林版三起).pdf VIP
- 昌平区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T∕CCMA 0075-2019 -装载机载荷谱试验方法.pdf VIP
- 针灸入门广州中医药学PPT.ppt VIP
- 学堂在线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