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阆中古城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解构
中国古代城市可分为都、府、州、县等多种类型。虽然它们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千差
万别 , 但从其有机统一的城市布局结构、 城市空间组织到山、 水、城三者共融的城市景观及良好
的城市大区域绿化和环境保护 , 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城镇建设的指导理论———风水学说的精
妙之处和卓越成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的阆中城 , 就以其山水名胜而得称于世 , 历
来就为古代巴蜀重镇 , 且已有 2 300 多年的建城历史。沿革至今 , 其城市格局及自然景观 , 较完整
地保留了古代风貌 , 对研究中国风水理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阆中古城山水格局综述
“‘人之居处 , 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地理因素 , 如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生态、气候、植
被、物产、人口、交通及景观等等 , 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城市生存发展之本。 ”阆中得名 ,
寓象其山水格局 , 名实相符。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 , 形成山水严密缠
护的名胜之地。此地北距广元 180公里 , 有栈
道、朝天峡等天险 , 循古要道金牛道可通汉中 ;
东距通江、南江、巴中 200余公里 , 有大巴山为
屏障 , 循另一古道米仓道可出汉中 ; 西北至剑
阁120公里 , 有天下雄关剑门可守险 ; 溯白龙江北上可通碧口 , 为川、甘孔道 ; 南向 , 循金牛道、
米仓道及绕城而过纵贯南北的嘉陵江 , 则可经层层关拦而通巴蜀腹地 , 以及江汉滇黔。阆中
城适处该勾通中原与巴蜀等地的水陆要冲 , 而城寰在所 , 大坝平衍 , 人物繁庶 , 又山围四面 ,
水绕三方 , 兼有七关 ( 南津、五吉、河溪、梁山、
锯山、土地、滴水 ) 合护 , 成金汤之固 , 且风光
佳丽。所以两千多年以来 , 其成为川北政治军
事重镇 , 商贾辐凑和雅志山水的文人墨客荟萃
胜地 , 并因此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繁荣 , 人才辈
出。契合于地灵人杰的传统观念 , 被世人视为
风水宝地。不难看出 , 阆中古城在城镇选址及
经营发展上均受古代风水学说的影响。首先在选址上 , 选择山水交会处 , 使城镇天然具备山水要素, 从而极其便利地形成浑然一体的 “山水城” 。同时在城镇空间组织上与外部自然山水空间同
构, 共同营造一种围合重重、 内敛向心的封闭空间 , 可谓“三面江光抱城廓 , 四面山势锁烟霞” ( 图
。而这两者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又为其城镇景观能从自然山水之中取得佳妙的背景、衬
托、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 , 从而与自然山水建立呼应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 , 下面就风水
学说中的主流“形势宗”所谓“地理四科”即“龙”、“砂”、“水”、“穴” , 来对阆中古城风水意象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古城阆中地理环境的风水意象
风水又称地理 , 以“形势宗” 最盛。“大江南北 , 无不遵之” ,“其为说 , 主于形势 , 原其所起 ,
即其所止 , 以定位向 , 专注龙、穴、砂、水之相配 , 其它拘忌 , 在所不论”。 ( 所谓形势 , 即山川地
理形势。而龙砂水穴 , 是致用于分析地理环境构成的实用方法 , 并由此衍生的专门术语。 )
⑴龙脉的意象
龙脉即山脉 , 山之延绵走向谓之脉。如《管氏地理指蒙》 : “指山为龙兮 , 象形势之腾伏” ; “借龙之全体 , 以喻夫山之形真” 。而龙脉审辨之法 ,“以水源为定 , 故大干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 , 小干龙则以大溪涧夹送 , 大枝龙则以小溪小涧夹送 , 小枝龙则惟田源沟洫夹送而已。观水源长短
而枝干之大小见矣”。而在《考工记》中 , 就有“凡天下之地势 , 两山之间 , 必有川焉 , 大川之上 ,
必有涂焉。”的论述 , 而中国古代城市选址 , “非于大山之下 , 必于广川之上” , 故可见风水家十
分重视来龙去脉的研究。就以城市的山川格局而论 , 风水理论依龙脉的聚结 , 即山水的聚结来进
行考察 , 有大中小三种“聚局” ; “大聚为都会” , “中聚为大郡” , “小聚为乡村、阳宅及富贵阴地”。以阆中而论 , 其为大郡、州邑 , 属中聚局 , 为“千里山水大会” , 正与其地处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会格局相合。而阆中古城北倚的蟠龙山也是由大巴山系来脉聚结形成。据
县志 : “蟠龙山 , 为阆城之镇山也 , 在县治北三里 , 蜿蜒磅礴 , 横阔十余里 , 西至西岩 , 东至东岩 , 皆
其旁支”。以今日《阆中地理志》来考察 , 在阆中地理格局上 , 蟠龙山系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 ,
它与同时来脉于大巴山脉的方山山系和龙山山系 , 共同形成了城市北部的层次深远而高大雄伟
的天然屏障 , 阻挡着北部的寒风 , 迎纳着南部的阳光和暖湿气流 , 形成了良好的气候。 而在景观上 ,
站在古城江对岸
文档评论(0)